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部皮肤反复红斑、肿胀性损害,严重时可出现水疱、溃疡。治疗冻疮的方法包括保暖复温、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日常护理等。 1.保暖复温:保持室内温暖,外出时穿戴足够保暖的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 2.药物治疗:外用冻疮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 E 乳膏等,若冻疮出现破溃,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3.物理治疗:红外线、氦氖激光等照射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日常护理:经常按摩冻疮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用温水浸泡冻疮部位,但水温不宜过高。 5.饮食调整:多吃温热、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羊肉、核桃、鸡蛋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总之,冻疮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注意预防冻疮的再次发生。一旦出现冻疮,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若冻疮严重或长时间不愈,建议及时就医。
发病时间及原因:每到冬天手上都会生冻疮,手指红肿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较好的治疗方法有:(1)坚持用40℃水温浸患处.(2)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有效率达85~95%.预防冻疮复发的主要措施有:(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2)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冻疮的注意事项及防治验方:对于此病要防患于未然,应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尽早戴手套,鞋袜要温暖宽松,以保持手足干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平时应经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进手足血液循环,每年复发冻疮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以起到预防作用.患冻疮之后,宜及时尽早地治疗.市售冻疮膏,貂油防冻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冻疮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冻疮的良方,现介绍验方如下:(1)用蜂蜜或植物油调拦烧焦的柿子皮外敷.(2)茄根,大葱,辣椒煎液熏洗患处.(3)桂枝50克,紫苏50克煎水浸泡.(4)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克加水2千毫升,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5)取夹竹桃叶50克加水500毫升,煎水浸泡患处,注意有溃疡时禁用此方.(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7)桂附煎:桂枝20克,红花20克,附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加水3千毫升煎液浸泡患处,并用药渣揉搓患部.(8)甘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9)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10)红灵酒: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樟脑15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加9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外涂患部.(11)二乌茴香酒:川乌30克,草乌30克,小茴香30克,樟脑30克,红花20克,桂枝15克,酒精浸泡一周,以药酒揉搓局部.(12)紫云膏:紫草30克,当归30克,胡麻油1千毫升,黄蜡250克,共制为膏,外敷冻疮引起的溃疡面.(13)樟脑25克,海螵蛸10克,凡士林150克调成膏状,外敷溃疡疮面.对于顽固型冻疮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处方:党参9克,黄芪15克,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当归9克,丹参9克,陈皮6克,患部寒凉显著者加干姜6克,炙甘草6克;血瘀证显著者加桃仁红花各9克.(14)甘草芫花水:甘草,芫花各15克;制作方法:上药用水1000毫升,煎数沸,取汁;用法:末溃者趁热洗溃,已溃者于洗后用黄连水纱条换药;功效:消肿止痛,用于冻疮,对Ⅰ~Ⅱ度冻伤效果亦佳.
冻疮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不易根治.对于一些年轻女士而言,不仅影响了双手的美观度,还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治疗方面,虽方法较多,但很少能根治,所以常令人感到棘手.在中医学上来说,由于冻疮患者大多体质阳虚,故气血运行不畅,凝滞脉络,久而久之肌肤便会失去养分,导致阴寒久伏于脉络,因此,冻疮会反复发生.而在夏季治疗冻疮,正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曾提出“春夏养阳”治疗法则.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如冻疮得以恢复.阳虚者,可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使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节律变化的高峰,体内凝寒之气,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加之夏季皮肤毛孔容易扩张,如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反之,在冬季人体处于阳气年节律变化的低谷值,即使补之,疗效亦难尽如人意.李斌医师表示,由此可见,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旺阳升之势,体内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配合活血化瘀药物乘其势而治之,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可使温阳之气内存,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治疗方式:1.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2.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3.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4.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辣椒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生姜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萝卜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白菜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净后煎浓汤,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山楂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有效治疗冻疮的良方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5.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6.伤湿止痛膏的妙用治冻疮:伤湿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溃的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痒痛,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然后贴上膏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现在医学证明:冻疮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体表远端皮下静脉毛细血管内的平滑肌遇到低温时发生痉挛时,便会降低血管的通透性,使血液产生滞留现象,并产生冻疮,这就是为什么冻疮都会表现出青淤现象的根本原因.解决的最佳办法是首先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恢复静脉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流量,再辅以消炎,镇痛,止痒后,对接受较好的患者一般半天到一天左右就可以缓解和消除症状,严重溃烂者3天左右即可消肿并结疤体育锻炼法 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干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服,擦药物法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取干辣椒20克,密闭浸泡于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 中药治疗可内服“人参养荣汤”:当归12克肉桂10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桂枝10克生姜皮10克(无此药时可用干姜8克代替)党参18克黄芪18克鸡血藤30克,煎水内服. 外治法:桑枝100克桂枝30克甘草30克川芎20克(如创面有溃烂者可再加鸦胆子25克或黄连25克),水煎,等待温度适宜(温度为35~40℃),温洗或浸泡.每天2次 冻疮夏治方 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若能在夏季提前预防,冬季就可免却冻疮之苦,现介绍几则冻疮夏治方,供选用. 1.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上述几法,任选1种,连续5-7天,即可有效地预防冻疮发生. 治冻疮食疗方 1.当归15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细辛6克,通草6克,甘草6克,大枣8枚,加水煎服.本方可使阳气通,寒气散,气血通畅. 2.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樟脑15克,用95%酒精1000毫升浸泡七天后外搽患处. 3.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服用,每次饮酒10毫升,每日2次. 4.用鲜红辣椒3~5个,放入半斤75%酒精或高度白酒内,浸泡七天制作成辣椒酊外搽患处;新发冻疮未溃破者,还可用麝香止痛膏贴患处,也可用红花油,活络油等外搽,都有较好疗效. 其他 辣椒 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去痒. 生姜 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常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三天,就会见效. 萝卜 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 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感觉舒适为度,过不了几分钟冻疮处有发痒的感觉直至肿消失. 白菜 白菜,茄子根等量洗净后煎浓汤,趁热洗患处,每日早晚各一次. 山楂 将山楂1枚置于火炉上烧熟变软,稍冷后搓成泥状涂患处,同时将患肢置于火炉上方烘烤,边涂边轻揉患处皮肤,直到楂泥变干,洗去楂泥即可,每日治疗3-5次.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风油精治疗冻疮: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使用.在冬季来临时,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可预防冻疮.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5.夏秋吃黄瓜时,用瓜蒂反复擦常发生冻疮的部位,只要坚持经常,保证不再复发. 6.香蕉:每晚用热水洗患处后,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涂皲裂处,涂擦后不要洗患处,每日1-2次,数天即愈. 7.冻疮初起时,用热醋涂抹,醋干后,再行涂抹,一日数次,可见效. 8.冬季如有人生冻疮,可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即可马上缓解冻疮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啤酒中维生B1,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天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疗冻疮,脚气等. 萝卜法:将萝卜切厚片,煮熟趁热贴敷患处,凉后更换.连敷3-4天可愈. 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热,切片擦涂患处,可消肿止痒;或生姜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擦涂患部,日数次. 苹果法:苹果去皮绞碎熬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 辣椒法: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或辣椒5个,入白酒100克浸泡一夜,用此酒擦涂患处,日2-3次;或干辣椒2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15分钟,可消肿止痒. 茄根法:用茄子根,干辣椒煎水,洗患处;或茄杆连根煮水,趁热烫洗患处,日1-2次. 葱须法:葱须,茄根各100克,煎水洗患处,日1-2次. 桔皮法:鲜桔皮3-4个,生姜3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水凉再加热. 山楂法:山楂120克,水25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热洗患处,日一次. 以上方法均适宜治疗未溃烂冻疮.
单纯疱疹患者应忌烟、酒、茶、咖啡、可乐等;忌葱、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刺激性食...
张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荨麻疹是皮肤科里常见的疾病,发病率相当高。荨麻疹患者一般是急性发作,在躯干和四肢出...
温炬 主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由于荨麻疹跟过敏因素有关,容易过敏的人平时应该注意尽量减少刺激性的物质接触,注意温...
范瑞强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对于患有荨麻疹的患者来说,一般需要吃些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症状,尽量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范瑞强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荨麻疹在中医辨症方面一般可分为六个类型,风热型、风寒型、风湿型、脾胃型、血热型和血...
范瑞强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接受激光脱毛后,可能有些鸡皮样肿胀和微微发红,并有一种轻微的灼伤的痛感,这种反应在...
郭庆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