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带异常的表现多样,原因包括感染、激素变化、卫生习惯不佳、妇科疾病、全身性疾病等。 1.感染:细菌、真菌、滴虫等病原体感染阴道,引发阴道炎,导致白带异常。如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2.激素变化: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影响白带。比如排卵期白带增多且透明拉丝。 3.卫生习惯不佳:不勤换内裤、使用不洁卫生用品等,易使阴道环境改变,出现白带异常。 4.妇科疾病: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炎症刺激可致白带异常。 5.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阴道糖原增加,易感染,导致白带异常。 总之,白带异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若发现白带异常,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
此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为阴道异常分泌物明显增多呈稀薄均质状或稀糊状,为灰白色,灰黄色或乳黄色带有特殊的鱼腥臭味.由于碱性前列腺液可造成胺类释放,故表现为性交时或性交后臭味加重月经期阴道PH值升高,故经期时或经期后臭味也可加重.患者外阴有不适感包括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一般无明显时间性,但在休息状态及心情紧张状态下痒感更加明显尚有不同程度的外服灼热感,有的患者出现性交痛.极少数患者出现下腹疼痛性交困难及排尿异常感.阴道粘膜上皮在发病时无明显充血表现. 本病常可合并其它阴道性传播疾病故其临床表现可受到合并症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如当合并淋球菌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可表现为明显脓性状并可出现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合并滴虫感染时,可出现泡沫状阴道分泌物且瘙痒加剧,呈奇痒;合并念珠菌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可呈现为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1,内服药疗法 a,灭滴灵:目前较一致认为有可靠疗效.用法为每次口服0.2~0.4克,每日2~3次.如剂量大或为避免胃肠道反应,可加用维生素B6,疗程为7~10日. b,甲帕霉素(克霉灵):每次2片,每日2次,共用3日. c,甲砜霉素(喜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阳性菌有效,且对厌氧菌生长有良好疗效,故也可选用.用法为每次10片顿服,或每次服1~2片,每日3次,共用3日. 此外,尚可选用氯洁霉素及氨苄青霉素.但不主张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避免造成正常阴道菌丛失调.也有主张对无症状者不必治疗的. 2,局部疗法 可用醋及酸性溶液定期冲洗阴道,可改善症状,有利控制病性.尚可用灭滴灵栓放阴道内,每晚1个,共用1周. 3,合并症治疗 有其它病原体检出者,须针对其它病原体用药,但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生殖道或其它系统合并选药时,须注意全身情况用药,可同时应用支持及提高免疫力疗法,并注意药物系统不良反应. 4,性伴侣治疗 有主张男性性伴侣同时有一疗程药物,也有报道此治疗并不能阻止女性患者再复发.你的情况最好去医院仔细检查一下,尽量多多休息,放松心情,祝福你早日康复,全家健康.
你好:正常情况下月经提前或是退后一个星期都是属于正常的,一般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您的月经不调,比如说天气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变,心情,工作压力,内分泌等都是可能引起您的月经不调的,建议您可以先观察几天看看,如果说过了一个星期都还是没有来的话,那么您可以到医院做个检查看看的,祝您好运!妇女要调经究竟应怎样补才好呢?其实,应视体质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药膳食用,先介绍几款汤水: 1,益母草大枣汤:大枣20枚,益母草10克,红糖10克,加水炖饮汤,每日早晚各1次.适宜于经期受寒所致月经后延,月经过少等症. 2,益母草鸡蛋汤: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将鸡蛋洗净,同益母草加水共炖,蛋熟后去壳再煮20分钟,吃蛋饮汤.适宜于瘀血阻滞所致的月经过少,月经后延症. 3,羊肉生姜当归汤:当归,生姜各10克,羊肉片100克,加水同煮,熟后加盐,饮汤食肉.适宜于月经后延,量少,腹冷痛等症. 4,米醋豆腐汤:米醋200克,豆腐250克,同煮熟,饭前吃,1次吃完.适宜于经期过短,血色深红,量多的壮实女性.简单家庭菜也能助你快速调理月经: 1,鸡蛋龙眼羹:龙眼肉50克,鸡蛋1个,先煎龙眼,30分钟后打入鸡蛋,共炖至熟,早晚各1次,连服10天.适用于虚证月经不调. 3,山楂红糖饮:生山楂肉50克,红糖40克.山楂水煎去渣,冲入红糖,热饮.非妊娠者多服几次,经血亦可自下.功能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有经期错乱,月经延后. 4,茴香酒:小茴香,青皮各15克,黄酒250克,将小茴香,青皮洗净,入酒内浸泡3天,即可饮用.每次15-30克,每日2次,如不耐酒者,可以醋代之.功能疏肝理气.主治经期先期先后不定,经色正常,无块行而不畅,乳房及小腹胀痛等症. 5,山楂红花酒:山楂30克,红花15克,白酒250克,将上药入酒中浸泡1周.每次45~30克,每日2次,视酒量大小,不醉为度.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经来量少,紫黑有块,腹痛,血块排出后痛减.注意忌食生冷勿受寒
1)病原体感染.使用污染的卫生用品,使病原体由阴道口进入生殖道,发生感染,白带增多.有些种类的病原菌进入女性的生殖系统,可能感染生殖道,从而造成白带分泌增多.例如:女性上厕所,擦拭卫生纸的方向若不对,也可能把肛门的细菌带到生殖道而造成白带多,因此,女性在使用卫生纸擦拭肛门时,应该养成由阴道口往肛门方向或者向侧面擦拭的习惯.(2)阴道滴虫感染.这种感染出易造成白带增多,还会伴有恶臭,同时还会发生阴部的瘙痒.普遍的认为这种感染是性病的一种,很容易在性伴侣之间相互感染,治疗时必须同时治疗性伴侣才能杜绝交叉感染而彻底治愈.(3)子宫颈糜烂.分娩的裂伤或性激素的改变或者是性行为造成子宫颈发炎,都可能导致子宫颈糜烂而使白带增多.少数女性可能出现无任何原因的子宫颈糜烂,即是"先天性的子宫颈糜烂",也会引起白带增多.(4)滤过性病毒感染子宫颈,阴道以及外阴部.有些滤过性病毒可不需治疗而痊愈,例如:感冒的滤过性病毒,但如时是菜花(学名尖锐湿疣)类的滤过性病,常会形成白带增多.(5)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引起白带增多.白色念球菌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生命力非常顽强;第二是喜欢潮湿.因此不容易治愈.长期服用抗生素,避免药或肾上腺类固醇的人以及孕妇,糖尿病患者,喜欢穿紧身衣裤的女性较易受感染,而且受感染后也不容易治愈.(6)萎缩性阴道炎.有少部分女性因患病而除了两侧的卵巢或更年期提早发生以及更年期后的妇女,由于体内逐渐缺乏雌激素,致使阴道壁会渐渐变得脆弱而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炎症,导致白带增多.也可能在年纪不大时即因阴道萎缩发炎而造成白带增多.(7)有异物进入了生殖器官.阴道内有纱布,卫生棉塞,月经栓等,有的女性子宫因故不适宜安放节育器具而放置了的,都会刺激生殖器官而使白带增多.正常白带的成分是由阴道粘膜渗出物,宫颈分泌物及部分子宫内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无异味,个体之间排出量多少不等,这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及生殖器充血的程度有关.除了生理性原因或体质下降易致白带增多外,由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则首先需要查明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白带异常现象病理原因引起的白带异常,表现为白带颜色的变化及质和量的改变:粘性白带外观虽也是无色透明,但量多质粘滞,常见于体质虚弱的女性,或因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所造成;脓性白带有臭味,颜色发黄或黄绿色,由于化脓性感染或滴虫引起;血性白带白带中混有不等量的血,可因宫颈息肉,子宫肌瘤,重度宫颈炎或宫内节育器等引起,若长期出现或出血量逐渐增多,应当警惕有癌变的可能;豆渣样白带白带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小碎块,由霉菌感染引起,常伴有外阴瘙痒;泔水样白带是由于宫腔,宫颈或输卵管的病变组织坏死,变性等原因所引起,应仔细进行妇科检查,以排除癌变的可能.感染性白带病的治疗用药对于非感染性白带病的治疗,须及时祛除其诱因;而在白带异常中占绝大多数的感染性疾患,则要针对其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此类白带病最为参见,外阴部瘙痒并有刺痛,甚至感觉有爬虫感,白带量显著增多,带有白色泡沫与酸臭味.可选用灭滴灵(甲硝唑)片,每日服3次,每次200毫克.霉菌性阴道炎外阴部剧痒难忍,阴道刺痛,白带多,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可用制霉菌素栓剂(1万单位),每晚次塞入阴道,10天为一疗程.细菌性阴道炎白带色黄量多,有臭味,伴有外阴部红肿’灼痛及尿频,尿急,尿痛.可用增效联磺片,每次服两片,每日3次;或先锋V号,每次1克,每日2-3次,7天为一个疗程.白带病的中药治疗白带病中医称为带下证,主要根据发病原因分型施治.脾虚型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胸闷乏力,食欲减退,大使稀,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如愈带丸’每次15克,每日两次;或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湿热型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如治带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二妙散,每次10克,每日两次.肝火型带下色黄量多,阴部搔痒,灼热刺痛,口干舌燥,舌红苔黄.宜采用清热泻肝法治疗,如苦胆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次15克,每日3次.肾虚型带下稀薄色谈,腰酸肢软,怕冷便溏,舌质淡白.宜采用温补肾阳的中药治疗,如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3次.
预防流感的食疗方可尝试以下几种:
1、大葱烧豆腐:把大葱切成小段,...
杨汉勤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这种情况很可能患了“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分...
叶长生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细针穿刺是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同时,,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治疗...
邓爱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补碘范围就是每天100-1000微克。每天盐的摄入量在中国的...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严格来说碘缺乏有什么症状要看在人的哪个阶段。从人体的发育来说,胚胎期到儿童、青少年...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在甲亢治疗中,甲状腺功能的情况不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调...
王向宇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