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问题
Q:

催乳素 784.40 孕酮 1.6 是否正常

A:

你好:你的催乳素太高,说明是高泌乳素血症,孕酮低,说明你没有排卵根据你的情况,建议口服溴隐亭,如果催乳素降至正常啦,一般就会恢复排卵的,如果催乳素降至正常后还没有卵泡,可以用促排卵药,如果你现在是孕期和哺乳期或流产后你的数值就是正常的[详细]

Q:

溢乳伴乳腺增生及右乳异常回声,如何应对?

A:

您好,您的检查做得都比较完善,涂片检查排除了恶性的可能,激素也在正常范围,排除了垂体的病变.B超的结果是小叶增生,增生不一定就表现为肿块,是增生的程度而定.有的溢乳是由于导管扩张引起的,B超没有提及导管扩张,应该是没有.目前考虑您的溢乳症状还是乳腺增生引起的可能性大,建议您观察,如果是溢血性的或是褐色的液体就要对症手术切除溢液的导管.不用有太大的心里负担,观察,每年最少做一次B超.[详细]

Q:

催乳素 800 多会引发哪些病症?

A: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不来月经与你的催乳素过高有关您的情况建议去做个脑部的核磁,看看垂体是否异常,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详细]

Q:

体检垂体催乳素低下,原因何在?

A:

垂体催乳素低下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因素、药物影响、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下丘脑疾病等。1.生理因素:长期剧烈运动、过度节食、精神压力大等,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暂时失衡,引起垂体催乳素低下。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等,可能抑制催乳素的分泌。3.垂体疾病:垂体的损伤、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可能影响其正常功能,导致催乳素[详细]

Q:

21 岁男性催乳素 509.20 是否过高及症状

A:

21 岁男性催乳素值为 509.20 可能偏高。催乳素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因素、药物影响、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疾病等。症状可能包括性功能障碍、乳房发育、溢乳等。1. 生理因素:剧烈运动、应激状态、睡眠等可能导致短暂性催乳素升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调整状态后可恢复。2.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消化系统药物(如多潘立酮)等可能引起[详细]

Q:

怀孕 27 周催乳素 407.9ng/ml 是否过高及治疗

A:

正常值一般是每毫升不超过20微克,你应该做进一步的检查。[详细]

Q:

月经不调,人工周期停药后又不来,性激素结果正常吗?

A:

月经不调,人工周期调理停药后月经又不来,从提供的性激素检查结果来看,不能简单地判断是否正常,需要综合多种因素,如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1. 促黄体生成素(LH):9.17。其水平的正常与否需结合所处的月经周期阶段判断。一般在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参考值有所不同。2. 促卵泡激素(FSH):5.88。同样要考虑月经周期阶段,它对于评估卵巢功能有一定意义。3. 雌二醇(E2):35[详细]

Q:

2.8 岁儿童检查催乳素高是何原因及如何应对

A:

2.8 岁儿童检查出催乳素高,可能是生理因素、药物影响、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下丘脑疾病等所致。1. 生理因素:儿童在某些特殊生理阶段,如睡眠、应激状态下,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催乳素升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调整状态后可恢复正常。2. 药物影响:部分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催乳素水平升高。若因药物引起,需在医生评估下调整用药。3. 垂体疾病:垂体瘤是常见原因之一。若确诊,可能需要手[详细]

Q:

催乳素高出正常值 8 倍,其余 5 项正常,会致脸变黑黄吗?

A:

催乳素显著升高,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多个方面,包括内分泌平衡、代谢等,有可能导致脸变黑黄。这涉及激素对皮肤的影响、身体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1. 激素失衡:催乳素过高可能扰乱内分泌系统,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如雌激素、雄激素等,进而影响皮肤的色泽和质地。2. 代谢紊乱: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使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滋养。3. 睡眠影响:过高的催乳素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睡眠[详细]

Q:

怀孕 3 个月催乳素偏高未复查会影响胎儿吗

A:

催乳素偏高在孕期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如影响胎儿发育、导致妊娠并发症等。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如偏高程度、孕妇身体状况等。1. 偏高程度:若催乳素只是轻度偏高,可能影响较小。但如果偏高明显,可能干扰激素平衡,影响胎儿营养供应。2. 孕妇身体状况:如果孕妇本身健康状况良好,身体调节能力较强,可能能较好应对。但如果存在其他基础疾病,风险会增加。3. 胎儿发育:过高的催乳[详细]

Q:

08 年 3 月发病,催乳素过高怎么办?

A:

催乳素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因素、药物性因素、垂体疾病、下丘脑疾病、其他系统性疾病等。1. 生理性因素:妊娠、哺乳期、应激状态等可导致催乳素生理性升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去除诱因后可恢复。2. 药物性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降压药等可能引起催乳素升高,必要时调整用药。3. 垂体疾病:垂体瘤是常见原因,可能需要手术或药物治疗,如溴隐亭、卡麦角林等。4. 下丘脑疾病:下[详细]

Q:

不在月经期能查催乳素吗?

A:

催乳素,也叫泌乳素,是脑垂体前叶的泌乳滋养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主要功能是促进乳腺的增生、乳汁的生成和排乳。未孕女性血清中催乳素水平最高值一般不会超过20纳克/毫升。如果催乳素水平过高,则称为高泌乳素血症。[详细]

Q:

21 岁男查雄激素,催乳素高,CT 正常,为何这么复杂?

A:

21 岁男性在检查雄激素的过程中,出现催乳素高但 CT 正常的情况,这看似复杂,实则有多种原因。包括激素分泌调节机制、检测误差可能、潜在疾病影响、生活方式因素以及个体差异等。1.激素分泌调节机制:人体的激素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精密调控。催乳素的升高可能是这一调节系统出现紊乱。2.检测误差可能:检测过程中,样本采集、保存、检测方法等环节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导致需要多次检测来确认。[详细]

Q:

十二岁女孩未来月经,左侧乳房流黄乳汁原因?

A:

十二岁女孩未来月经但左侧乳房流黄乳汁,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内分泌失调、乳腺疾病、药物影响、脑垂体病变、局部感染等。1.内分泌失调:青春期女孩体内激素水平不稳定,可能导致催乳素分泌异常,引起乳汁分泌。2.乳腺疾病:比如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炎等,会影响乳腺正常功能,导致异常分泌。3.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高血压药等,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乳房出现异常。4.脑垂体病变:脑垂体瘤等疾病[详细]

Q:

性六项激素中催乳素高、雌二醇低怎么办

A:

你好,泌乳素是垂体分泌的激素,它的主要功能是参与促使乳房的发育及乳汁的生成。血内泌乳素过高时,卵泡的发育受到抑制,故出现闭经,但有时也可表现为其他类型的月经紊乱,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生育。建议对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是因药物造成的泌乳素高,可先停药。如果是甲状腺功能减退造成起的,可用药片替代治疗。如果是垂体肿瘤,可选择手术治疗。[详细]

Q:

月经第三天性激素检查结果异常怎么看?

A:

月经第三天的性激素检查结果对评估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催乳素等指标异常可能反映多种情况,如卵巢功能、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疾病等。1. 卵巢功能:雌二醇水平异常可能提示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卵巢早衰时,雌二醇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时,可能存在激素失衡。2. 内分泌失调:生活不规律、压力大等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激素分泌。3. 下丘脑垂体疾病:促卵泡生成素异常[详细]

Q:

催乳素高且垂体有异常,月经正常,是否需治疗及注意事项

A:

您好,催乳素,垂体微腺瘤,目前考虑垂体泌乳素瘤,建议您查垂体的其他功能,查TSHFT3FT4,FSHLHACTH,GH等检查,明确垂体正常功能有没有收损伤。单纯的泌乳素瘤首选药物治疗,就是口服溴隐亭治疗,如果其他TSHFT3FT4,FSHLHACTH,GH有异常则针对治疗。泌乳素瘤药物治疗效果好,有些服药后肿瘤缩小,并且不影响结婚生育[详细]

Q:

连续两月月经异常量少且呈褐色是什么原因

A: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应该去医院就诊进行检查查找导致月经减少的原因!  月经周期正常,流血时间少于2日,经量少于20毫升,通常认为是月经过少。月经过少与月经过多一样,都是属于不正常的现象,月经过少的原因与闭经原因相似,只是程度上不同而已,其原因大致如下:  (1)生理性: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影响所致。  (2)病理性:  ①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很小,只有很少量的子宫内膜脱落,月经量就少。  ②卵巢发育[详细]

Q:

性激素六项中催乳素偏高一点严重吗

A:

性激素六项中催乳素偏高一点是否严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包括偏高的程度、症状表现、是否存在其他内分泌异常、有无垂体病变以及个体的生理状态等。1. 偏高程度:如果只是轻微偏高,如您提到的 27.65(参考值 4.79 - 23.3),且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不严重,但仍需密切观察。2. 症状表现:若伴有月经紊乱、溢乳、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较严重。3. 其他内分泌异常:同时存在甲状[详细]

Q:

月经第四天检查性激素六项结果正常吗

A:

月经第四天检查的性激素六项包括孕酮、催乳素、血清促黄体生成素、血清促卵泡刺激素、睾酮和雌二醇。仅从给出的数值,不能简单判断是否正常,还需结合个体症状及参考值范围综合评估。1. 孕酮:在月经周期中会有变化,月经第四天通常处于较低水平,1.20 的数值可能在正常范围,但需对比所在医院的参考值。2. 催乳素:528.33 的数值偏高,可能与生理因素如睡眠、应激等有关,也可能提示垂体疾病等病理情况。[详细]

Q:

催乳素高如何备孕

A:

泌乳素也叫催乳素,非孕妇女血清中泌乳素水平最高值一般不会超过20纳克/毫升。如果血中泌乳素水平过高,则称为高泌乳素血症。这些人往往有乳房胀痛、溢乳、月经稀少甚则闭经的表现。这种情况可以服用益母草和乌鸡白凤丸调理的。常年不正常的需及时去医院进行六合激素,B超情况。祝好。[详细]

Q:

34 岁女性肚子明显变大但未孕,原因有哪些?

A:

34 岁女性肚子明显变大但未孕,可能由腹部脂肪堆积、胃肠道问题、腹腔积液、腹部肿瘤、子宫或卵巢疾病等原因引起。1. 腹部脂肪堆积: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腹部脂肪增多,使肚子变大。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2. 胃肠道问题:如消化不良、肠梗阻等,可能引起胃肠道胀气,导致肚子变大。可通过改善饮食习惯、服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来缓解。3. 腹腔积液:[详细]

Q:

月经周期推迟且催乳素超高伴乳房硬块,原因是什么?

A:

催乳素超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因素、药物影响、垂体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疾病等。1.生理因素: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睡眠不足、长期饥饿等,可能导致短暂性催乳素升高。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抗高血压药(如利血平)、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可能使催乳素水平上升。3.垂体疾病:垂体腺瘤是常见原因之一,可分泌大量催乳素。4.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详细]

Q:

排卵后用药发现可能怀孕,例假推迟,怎么办?

A:

排卵后使用保妇康栓,担心怀孕受影响,且例假推迟,服用溴隐停,ZZY 试纸水印不明显。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作用、怀孕情况、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等。1. 药物影响:保妇康栓虽孕妇可用,但孕早期使用仍需谨慎观察。一般来说,局部用药相对全身影响较小,但仍需密切关注胚胎发育。2. 怀孕可能性:ZZY 试纸水印不明显,不能完全确定怀孕。可就医查血 HCG 以明确。3. 激素水平:催乳素高服用溴隐停,可能[详细]

Q:

吃甲磺酸溴隐亭后月经推迟七天未孕咋回事,要停药吗

A:

体内激素不正常,加上这个药物可以引起月经不调的情况出现,现在可以通过调理月经的药物治疗,如乌鸡白凤丸等就可以让你的月经尽快来潮的,另外月经结束以后继续调理这个激素就可以了。[详细]

Q:

月经第三天检查多项异常,右附件有囊肿,能治好吗?

A:

月经不调、内分泌检查异常、附件囊肿等情况较为常见,其原因多样,包括内分泌失调、生活习惯、炎症感染、遗传因素、精神压力等。1. 月经不调: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如激素水平失衡;也可能是子宫本身的疾病,如子宫内膜病变;还可能与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有关。2. 内分泌异常:催乳素升高可能影响排卵和月经,原因可能是垂体疾病、药物影响等。3. 附件囊肿:大小为 45*30MM 的囊肿,可能是生理性的,如[详细]

Q:

孕 27 周宫颈阴道分泌物催乳素阳性,会早产吗

A:

孕 27 周宫颈阴道分泌物催乳素水平阳性,但宫颈长度和 B 超显示胎儿无异常,不一定意味着先兆早产。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激素变化、局部炎症、胎盘功能、孕妇体质、生活习惯等。1. 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催乳素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调整。2. 局部炎症:阴道或宫颈存在轻微炎症,可能影响分泌物中催乳素的检测结果。3. 胎盘功能:胎盘的功能状态对妊娠进程有重要影响,若功能良好,[详细]

Q:

月经推迟且催乳素高是何原因,怎么办?

A:

女性青春期乳腺发育主要由于雌激素刺激,孕激素、生长激素等也起协同作用,妊娠期,催乳素、人绒毛膜生长素、孕激素、雌激素使乳腺组织进一步发育,由于血液中雌激素、孕激素浓度过高,与催乳素竞争乳腺细胞受体,催乳素失去效力,分娩后,血中孕激素、雌激素浓度降低,催乳素发挥启动和维持泌乳作用,胎儿垂体能分泌、贮存与释放催乳素。[详细]

Q:

患者溢乳头痛便秘,垂体催乳素 33.40 怎么办

A:

您好,这个情况还是做个核磁检查较好。看了叙述,催乳素高可能是垂体瘤的原因,要排除这个可能,就要做个核磁看一下,建议做个核磁明确一下,也放心了。[详细]

Q:

怀孕 38 天催乳素高且下腹坠痛能保住胎吗

A:

泌乳素是一种多肽激素,由集中于垂体后方两侧的专一细胞所分泌,与生长激素源于同一细胞.泌乳素的分泌是脉冲式的,一天之中就有很大的变化.睡眠1小时内泌乳素分泌的脉冲幅度迅速提高,之后在睡眠中分泌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醒后则开始下降.清晨3,4点钟时血清的泌乳素分泌浓度是中午的一倍.  泌乳素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黄体酮,地塞米松,肾上腺皮质醇等药物,剧烈的体力活动,创伤等急性应激情况都可以引起泌[详细]

新闻 养生 育儿 美容 两性 饮食 心理 减肥 妇科 男人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