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频道老年生活

老年人参加“养生”讲座频遭忽悠

转载 09月25日 来源:光明网

近段时间以来,陆续有读者通过本报热线“6655000”向记者反映,在市区东一路、金海路、柳来路等路段,有不少打着“健康讲座”之名,行推销保健品之实的活动在举行,向部分老年人推销养生食品、药品、仪器等。为了推销商品,商家们可谓费尽心思,有些打着“听免费保健讲座”“免费服务或免费使用”“义诊”的旗号,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症等常规检查或者讲座,煞有介事地告诉老年人患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结果,老人们常常花费大价钱,买回一堆不怎么实用的保健品、仪器。

案例:听讲座花高价买保健品

记者了解到,在老年人遭遇的保健品消费陷阱中,普通食品或保健品被夸大功效,胜似药品,以此来忽悠老年人购买。12月1日,家住新华路某小区的杨大伯就在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下高价买了一盒蜂胶。

杨大伯平时很节俭,虽然每个月的养老金有2000多元,但是依然抽几元一包的烟。就是这样节省的杨大伯竟然花了近2000元买回一盒蜂胶。不仅如此,他还带回一台据说能降血压的仪器,还高兴地告诉儿女说没花钱。“商家说了,先拿回家用,用得好,他们再上门收费。这种好事很难遇到啵。”原来,杨大伯和几个同样是退休的老人无意中在金海路附近的一个剧院参加了一个“养生”讲座,主办方不仅请来“专家”宣讲健康知识,还给前来参加讲座的老人每人免费发了一瓶据说价值280元的蜂胶,并极力宣称它可以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对肿瘤病人也有奇效。几天的讲座听下来,一向谨慎的杨大伯不淡定了,毅然花了2100多元买了他们的产品。

儿子听完后觉得很蹊跷,随后上网一查,果然在某购物网站看见该产品的价格还不到100元一瓶,在这里竟然卖到了280元。而且,该产品在官方网站上被注册为保健品,而非药品,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治疗效果。被儿子这么一说,杨大伯顿时觉得自己受骗了。第二天,杨大伯就把仪器退还给商家,还要求把蜂胶退掉。一开始商家不愿意退货,最后经过有关部门的协调,才同意退货。

建议:保健品切勿当作药品用

市食药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药品对疾病有治疗作用,而保健品只有辅助调理作用,根本不可能治病。如保健品中加了某些西药成分,跟医院开的药一起服用后,还可能产生相抵触或过量的副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服用保健品前最好咨询医生,如果正在服药,服用保健品更要咨询。

据市消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保健品的主攻对象是中老年人,而这些平时大多比较节俭的老人在购买保健品时之所以舍得花大价钱,这与老年人担心身体机能出问题、渴望长寿有关。一些商家正是利用了他们的这一心理,通过狂轰滥炸的保健品宣传和搞一些免费体检活动,使中老年人在疾病方面对号入座,往往越看越像、越看越怕,从而失去理智购买宣称有疗效的保健品。

工商部门提醒,目前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保健品广告夸大功效的宣传比较严重。提醒老年朋友在购买药品、保健品、食品时,一定要注意几个个事项:切勿轻信药品、保健品、食品的宣传。确需购买的,一定要仔细看清药品注册是药字头标注还是食字头标注,因为食字头标注的属保健品,对疾病无治疗效果;老年朋友购买治疗疾病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要认准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的批准文号,如果没有批准文号,就不要购买。购买地点最好在医院、药房、超市,切忌在流动摊点、讲座现场、体验现场、展销会场等场合批量购买,也尽量不要选择邮购、网购、电话购物的方式;一旦发现上当受骗,要保留好有关的凭证,及时向工商、消协等相关部门反映。

(责编:邹春媚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热门头条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