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家庭医生在线 青少年医学专业汪玲华 来源: 广州市儿童医院 2009/7/8 0:00:00

  青春期的女孩,为何多愁善感,莫名忧伤?青春期的男孩,为何浑身是胆,叛逆张狂?步入中年的父母,为何不堪负重,愁眉不展?你们是否在寻求帮助?

  一、成长的烦恼

  小伟是个初三学生,进入中学后,同班的男同学身材都急速增高,从165㎝到180㎝不等,然而他的身高却跟小学的时候差不多,还是155㎝,甚至比好多的女同学都矮。他心里非常难过,但同班同学还经常笑话他,使他痛恨自己的身高,觉得是一个耻辱,同时也很害怕自己以后不会再长高,造成了他强烈的自卑心理。但他从来没有跟父母谈过他的忧虑,只是藏在心里。

  小薇是初一的女学生,虽然才12岁,但长得很高,165㎝,胸部也开始迅速发育。小薇本来是一个很安静的女生,不喜欢引人注目,但身体的发育使她觉得跟同班同学格格不入。又常常有同学谈论她,她觉得很痛苦。她因此而觉得难以启齿,也没有跟父母讲过。

  个子矮小的男中学生,发育过快的女孩子,在学校可能被同学们嘲笑,回到家又由于父母没有意识到他(她)的心理转变,没有去关心他(她),所以他们往往会缩进自己的空间,感觉孤独,甚至绝望,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青春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剧增,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体内性激素分泌发生变化。青春发育期身体发育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青少年不好意思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变化告诉其他人,这样往往导致他们有疑惑时,只是默默隐藏在心里,从而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身体变化,很多相关的“秘密”随之产生:男孩子首次遗精的恐惧和女孩子月经初潮的焦虑,以及手淫等,都是青春期少男少女们暗自忧虑的问题,经常导致青少年在心理乃至生理上出现障碍。

  其实,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必经的过程,青少年完全没有必要暗自忧虑,更没有必要感到羞愧。如果感到疑惑时及时与父母交谈,或者咨询青少年医学专科的医生,心理压力是否会小一些?

  二、青春期叛逆

  小雅离家出走了3天,父母找回她后带到了我们诊室。小雅在父母的眼里从小是个聪明、温顺,学习成绩好,对父母无话不说的女孩。母亲说她自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了,动不动就与父母顶牛。回到家对父母爱理不理,问多两句就发脾气。一进房间就关上门,煲起电话粥常常是一个多小时。最让小雅妈妈伤心的是,参加小雅的家长会时,她对其同学说这妈妈是家中的“阿姨”。

  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之后,往往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轻易向外界敞开心扉,原本开朗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僻了,对父母的态度显得十分冷淡。这是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正常心理反应,心理学上称之为“青春期闭锁心理”。

  这个阶段对孩子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但对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考验呢。到了青春期,孩子开始怀疑父母的权威,甚至指责父母“观点太陈旧,早就落伍了”,觉得跟父母没有了共同语言,也不愿跟父母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急于摆脱父母的“束缚”。对父母来说,这无疑会感到非常失落。人们常常称这个阶段为“青春叛逆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几乎反叛一切,而矛头又往往集中指向他们的父母。

  1. 给父母的建议(1) 父母要彼此相爱,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气氛。有的父母忙于工作,只是把家庭当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有的父母在家中说一些消极负性情绪的话,如对社会不满等,孩子在青少年时代常常感觉不到快乐,也会出现消极抑郁情绪。父母之间感情冷淡甚至出现争吵等不良家庭氛围都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

  (2) 观念要更新,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子女身上。

  (3) 要学会沟通,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父母要努力学习与他们沟通的技巧,要营造平等、自由、宽容的交流气氛。

  (4) 要向子女学习,努力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孩子学习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常常优于父母。

  (5) 父母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惟有这样,才能理解和欣赏孩子的成长,才能在平等、双向的关系中,伴随孩子一起跨入人生的新阶段。

  2. 给孩子的建议(1) 父母与子女有争执的时,应分析一下究竟是谁对谁错。如果真是父母的问题就应该诚恳地向父母解释清楚。我们毕竟已经长大,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但千万不要怨恨父母对你的不理解。倘若是自己错了呢,就乖乖地认错。无论是哪种情况,打破僵局的都应该是你,因为父母永远是你的长辈,对他们尊重是你应该做的。

  (2) 不妨听一听父母的劝告。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自己草率的决定只是一种年轻的冲动,往往缺乏周全的考虑,事后再想“早知这样就该听爸爸妈妈的了”也没用了。父母毕竟有丰富的处世经验,他们看待问题更全面、更客观。

  三、异性朋友

  从心理角度看,异性朋友的正常交往是有益无害的,双方均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点,可以促进自己自我完善,正确地自我评  价,克服自身缺点,所以这样的交往是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鼓励而不是阻碍异性朋友的正常交往。

  青少年朋友们肯定对异性存在很多好奇,可能也会怀有爱慕之心,却由于自觉罪恶,或者觉得做了不应该的事而弄得整天心神不宁,无精打采。这个后果,恰恰是父母们对之戒备反对的原因。事实上,在目前的社会舆论环境下,异性交往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孩子能够放下包袱,心情轻松地面对这个问题,自然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后果,父母也就一定会理解。

  几点建议:

  1、降低异性交往的“敏感度”,对异性交往应该有一种新的解释。这个新的解释的含义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与各种人进行社会交往。所以,所谓“异性交往”,是一种“求异的交往”。这里的“异性”,可以解释为:一切与自己有各种不同特性的人。应包括:性别、年龄、行业、国籍、性格、兴趣、气质、能力、价值观、道德水平等等。求异交往,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人生发展的“基本功”。

  2、允许青少年自己去探索和体验,但要指导其交往的基本原则。人际交往中异性交往,就像“打台球一样,学会打各种不同角度的球,以提高球艺”。但若是从不让他接触台球,那么他怎么能够具备有关的技能呢?

  3、引导青少年的人生目标,将异性交往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青少年先要学会发现和欣赏男女之间的差异,才谈得上交往。

  4、对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战胜心理上的脆弱和困惑,主动摆脱早恋的陷阱。当一个人学业未成功,经济未独立时,谈情说爱是不现实的,多是出于本能的冲动,是短暂的、无根基的、不可取的。

(责编:方徽雯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