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寒 |
药味 | 甘 | 苦 |
归经 | 肝经 |
主要成分 | 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 | |
用法用量 | 内服:嚼食或煎汤,15-30g.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忌服。《纲目》:茴香为之使。 | |
临床应用 | ①治膀胱疝气:山荔枝果一两。煎水服。②治食积腹胀:山荔枝果和根各一两。煎水服。③治小便不利:山荔枝果和根各五钱。煎水服。(选方出《贵州草药》) | |
功效主治 | 理气;消食;利尿。主疝气;食积;小便不利 | 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