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温 |
药味 | 辛 | 辛 |
归经 | 胃经 |
主要成分 |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涂搽;或滴耳。内服:冲,适量。 | 内服:研末冲服,0.3-0.6g;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熬膏敷。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①治小便不通和热淋:泥鳅身上撒以白糖,使粘液与白糖混和,去泥鳅用其涎,兑冷开水一盅服。(《四川中药志》)②治痈:泥鳅十余条,清水洗净,用砂糖半碗许搅拌,腻滑涎即出,鳅死,去鳅,用此糖糊涂布,一日三、四次。(《动植物民间药》)③治中耳炎:用碗盛取泥鳅滴下之滑液,滴耳内,干则再滴。(《动植物民间药》) | 《滇南本草》:推胃中年久积滞,下气。治胃气疼痛,食积结滞,消水肿,破血积,打虫积,打痰毒。 |
功效主治 | 利尿通淋;解毒消肿。主小便不通;热淋;痈疽;丹毒;疔肿;腮腺炎;中耳炎;烧伤;漆疮 | 利水;通便;行气;散瘀;杀虫;解毒。主水肿;便秘;食积;胃痛;跌打损伤;骨折;疥癣;疮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