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平 | 温 |
药味 | 甘 | 甘 |
归经 | 心经 | 心经 |
主要成分 | 含维生素A、B1等,另含葡萄糖、蔗糖、酒石酸等。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5钱(鲜者1~2两)。外用:捣烂敷。 |
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30-60g;或熬膏;或浸酒;或入丸、散。 |
注意事项 | 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服。 | |
临床应用 | 主要治疗与心血虚有关的神经衰弱,表现有失眠、健忘、惊悸等症状,但单用力薄,需配合其他养血药,方如归脾汤。轻症者睡眠欠佳,易兴奋,可用龙眼肉配百合煎汤服。 | |
功效主治 |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①《滇南本草》:补虚损,止自汗、盗汗,又止妇人白带。调养元气,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益气滋阴。②《质问本草》:治感冒风寒湿气,发散之品。③《湖南药物志》:补脾胃,益肺肾,祛痰,杀虫,止血。④《闽东本草》:解表清热,化痰止嗽。治风热喘嗽,咳血,衄血,小儿惊风,跌打损伤。⑤《贵州民间药物》:捣烂敷,治刀伤,接骨;煎水服,治胃寒痛。 |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健忘;血虚萎黄;有经不调;崩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