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温 | 寒 |
药味 | 苦 | 苦 |
归经 | 心经 | 肺经 |
主要成分 | 含知母甙、黄酮甙、多量粘液质、醣类、少量脂肪油和芳香性物质、烟酸。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宜生用;入肾降火滋阴宜盐水炒。 |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别录》:多服令人泄。《医学入门》:凡肺中寒嗽,肾气虚脱,无火症而尺脉微弱者禁用。《本草经疏》:阳痿及易举易痿,泄泻脾弱,饮食不消化,胃虚不思食,肾虚溏泄等证,法并禁用。《本经逢原》:外感表证未除、泻痢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 | |
临床应用 | 1.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的抑制作用;2.对实验发热动物有解热作用;3.可使肝糖元下降、横膈糖元升高;4.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 |
功效主治 | 行血补血。藤茎:补血强筋,通经活络。用于跌打损伤,陈伤,筋骨酸痛。《中国中药资源志要》[3] 主 治:用于血虚经闭、月经不调、痛经诸症。 |
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