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热 |
药味 | 苦 | 辛 |
归经 | 胃经 |
主要成分 | 全株含野菰酸(aeginetic acid),野菰内酯(aeginetolide),β-谷甾醇(β-sitosterol),多烯酸E(polyeneE),芹菜素(apigenin),β-谷甾基葡萄糖甙(β-sitosterylglucoside),β-胡萝卜(β-carotene),视黄醇(retinol),3,7-二甲基-9-(4-甲氧基-2,3,6-三甲苯基)壬四烯酸乙醇(etretinate),多烯酸(polyene)D、F。 | 含胡椒碱、挥发油等。 |
用法用量 | 3~5钱;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浸麻油涂擦。 |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XIU鼻;或为丸纳龋齿孔中,或浸酒擦患处 |
注意事项 | 实热郁火、阴虚火旺者均忌服。 1.《本草衍义》: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2.《纲目》:辛热耗散,能动脾肺之火,多用令人目昏,食料尤不宜之。 | |
临床应用 | 挥发油成分对白色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及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主治骨髓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小儿高热,疔疮,毒蛇咬伤。 |
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头痛;牙痛;鼻渊;冠心病心绞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