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平 |
药味 | 辛 | 甘 |
归经 | 脾经 |
主要成分 | 含黄酮类(包括葛根黄酮、葛根素、大豆黄酮等),淀粉等。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①治血热身痒:大浮萍半斤,银花藤半斤,地稔四两,过塘蛇半斤,土荆芥四两,樟木叶三两(均鲜用)。煎水洗。(《陆川本草》) ②治跌打伤肿:鲜大浮萍,酌加冰糖捣烂,加热外敷。(《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荨麻疹:大薸、胡麻、皂刺、白蒺藜、海桐皮各三至五钱。水煎服。 ④治湿疮:大藻三两。焙干为末,炼蜜为丸服。 ⑤治水臌:大薸、糖各四两,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服后大量排尿,肿胀便消,忌食盐。(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
6~4g,葛根总黄酮每日量约100~300毫克,分2~3次服。 |
注意事项 | ①《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及非实热实邪者禁用。"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根有微毒,内服应去根。" |
1. 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2.《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3.《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
临床应用 | 1、用于解表。最适宜表症而又有颈、背部挛缩紧张感者(所谓“项背拘急”或“项背强”,如流行性感冒。因葛根能缓解颈、背部肌肉紧张,又有解热作用,常配麻黄、桂枝等,方如葛根汤。 | |
功效主治 | 疏风透疹;利尿除湿;凉血活血。主风热感冒;单板机疹不透;荨麻疹;血热瘙痒;汁斑;湿疹;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臁疮;丹毒;无名肿毒;跌打肿痛 |
发表退热,生津止渴。“疗肌解表甘葛先而柴胡次之”,见《药性赋》。表症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热病口渴,消渴,斑疹不透,脾虚泄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