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有α和β-=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对聚伞花素(p-cymene)和小茴香酮(fenchone)tffu。 |
地上部分含异高山蓼芩素-4-甲基醚-7-O-β-(6′-O-乙酰基-2′-阿洛糖基)葡萄糖甙[isoscutellarein-4′-methylether-7-O-β(6′-allosyl)glucoside],异高山黄芩素-7-O-β(6′-O乙酰基-2″-职权洛糖基)葡萄糖甙[isoscutellarein-7-O-β-(6″-O-acetyl-2″-allosyl)glucoside],洋丁香酚甙。 块茎中含水苏甙(stachysoside)A、B、C。叶中含薰衣草叶水苏甙(lavandulifolioside)即水苏甙B,水苏甙(stachysoside)C、D。全草含水苏碱(stachydrine),胆碱(choline),水苏糖(stachyose)。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倍量。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
内服:煎汤,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
注意事项 |
|
1.《泉州本草》:因虚劳引致瘫痪者不可用。 2.《闽东本草》:脏寒者忌用。多服令人泻。 |
临床应用 |
|
|
功效主治 |
疏风解表;化湿消滞。主感冒头痛;发热;腹痛泄泻;消化不良
|
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