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寒 |
药味 | 苦 | 甘 |
归经 | 心经 |
主要成分 | 皮的特殊成分,一般与蟾酥相似,参见蟾酥条。另一种蟾蜍B.vulgarisformosus的皮含蟾蜍硫堇(Bufothionine)、蟾毒色胺(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日本蟾蜍它灵(或日本蟾蜍甙元,Gamabufotalin)、惹斯蟾蜍甙元(Besibufogenin)、华蟾蜍它灵(Cinobufotalin)、蟾蜍灵(Bufalin)、蟾蜍它里定(Bufotalidin或Hellobrigenin)、远华蟾蜍精(Teloeiuobufagin)、去乙酰华蟾蜍精(Desacetyleinobufagin)、去乙酰蟾蜍它灵(Desacetylbufotalin);日本蟾蜍它里灵醇(Gamabufotalininol)和一种天青色物质,蟾蜍色素(Bufochrome),即三羟丙基蝶日索(Trihydroxypropylpterisin)。 |
含芦竹萜、白茅萜。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或研末,1~2钱。 外用:敷贴或研末调敷。 |
6~18g。 |
注意事项 | 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 |
临床应用 |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取活蟾蜍将皮完整剥下,烤干研末,陈蜜制为丸或装胶囊。 每次口服1克,每日2次。 10天为一疗程,停药5天,续服第二疗程。 观察334例,经第一疗程后,有效率为69.7%,二个疗程的有效率为70%。 该品止咳、祛痰作用优于平喘。 ②治疗恶性肿瘤一用蟾皮0.4克,儿茶0.4克,元胡0.2克,共研细末压片。 每次1.0克,日服1次。 连服2周后,每次增加0.2~0.4克,直至3周为一疗程。 此药对各型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疗效,对溃疡癌变的疗效最好。 对胃癌合并幽门梗阻的疗效最差。 胃癌患者服后能止血、止疼、促进食欲,并有缩小瘤块、消除腹水的效果。 临床可根据病情,在有利时期,配合应用中药、西药或手术综合治疗。 经治疗胃癌48例,临床痊愈5例,显效10例,好转27例,效果不明显需并用手术者6例。 二用活蟾蜍剥皮,连头及眼睛一起剥下,挑破表面腺体颗粒,将蟾皮表面贴敷癌肿虫处皮肤上,如为深部癌症,按穴位贴敷,外盖油纱布,再覆以清洁纱布固定。 每日敷2次。 另以鲜蟾皮晒干,黄沙炒脆,研粉制成丸,每粒0.3克,每次3~5粒,日服3次(饭后)。 或并用鲜蟾皮针剂,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约含鲜皮2克),每日1~2次。 用上述方法治疗食道癌、肝癌、乳房癌、白血病及淋巴瘤等267例(同时配合中药及化疗等综合治疗),好转99例(37.1%),恶化60例(22.5%),无变化56例(21%),死亡52例(19.4%)。 三用鲜蟾皮注射液作局部瘤体注射,同时口服魔芋煎剂,疗程共3个月。 试治子宫颈癌2例,治后检查宫颈光滑,阴道涂片及宫颈活检均阴性,达到临床痊愈。 其中1例经手术作全子宫切除,宫颈连续切片亦未见肿瘤组织。 四用蟾蜍1只剥皮焙干研细末,分为10~15包。 每次1包,日服3次。 同时用鲜蟾皮贴敷脾区。 1例何杰金氏病治疗后症状显著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周身淋巴结缩小,肿大肝脾缩小,血象有所改善(治疗中曾同时给予可的松、土霉素及一般支持疗法)。 五用新鲜蟾蜍皮一整张,煎成10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将蟾蜍皮用文火焙干研粉,装胶囊(每粒约含0.25克),每次2~3粒,每日2~4次。 治疗结肠、直肠癌患者17例,多数采用蟾蜍皮加手术切除。 其中4例经剖腹探查证实为晚期结肠、直肠癌广泛转移,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经1年多随访,均已参加劳动。 蟾蜍自然蜕下来的表皮包衣,也是蟾皮,由于它很薄,又称为蟾衣。 蟾衣是蟾蜍自然蜕下来的表皮包衣,能除顽恶肿瘤也,它乃其五脏六肺之精气,吸纳阴阳天地之华宝,用之治恶疾,未有不愈。摘自李时珍《本草纲目》,被专家公认为。 【抗癌药理】:蟾毒内脂类物质对小鼠S180、兔B、P瘤、子宫颈癌14、腹水型肝癌等,均有抑制作用,在机体上能抑制人的颧上下颌未分化癌,均有抑制作用,在机体上能抑制人的颧上下颌未分化癌、间皮癌、胃癌、脾肉瘤、肝癌等肿瘤细胞的呼吸,在试管中,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从古本词条籍医案看出,采集药材方法都是将蟾蜍直接剥皮,然后加工成蟾皮干品。一只蟾蜍只能加工成一张干蟾衣,这种杀鸡取卵方式,既破坏了发展农业生态环节,又浪费 了蟾蜍资源,并且降低了经济效益,还费事费 时。采用新技术,使一只活体蟾蜍,一年可以脱衣40张左右,并且丝毫 不影响蟾蜍的健康生长。为蟾蜍利用提供更多机会。 |
传统经验认为淡竹叶善清心火(烦热、小便黄赤、面赤口渴、口舌生疮、衄血),从现代医学观点看,所谓“心火”,可能属于身体对炎症感染和代谢因素改变的反应,常见于发热、失水、身体局部充血、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情况。前人经验认为夏季感受暑热而出现心火症状者,用淡竹叶清解之最适宜。常用方为导赤散。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痈疽;肿毒;瘰疬;肿瘰;疳积腹胀;慢性气管炎 ①《纲目拾遗》:贴大毒,能拔毒。收毒。 ②《本草求原》:贴疮瘰,艾灸。 ③《浙江中药手册》:为小儿五疳惊风药,又能和小便,消腹胀。 |
烦热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小便赤涩;淋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