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凉 | 平 |
药味 | 甘 | 辛 |
归经 | 大肠经 |
主要成分 | 含脂肪油(为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 |
草乌叶含生物碱,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另含酚性成分、糖和多糖。 |
用法用量 | 内服:冷开水送服30-60g。外用:适量,涂敷。 ①治绞肠痧:油茶种子油二两。冷开水送服。(《福建中草药》)②治小儿脸部生癣:茶油涂患部,日涂数次。(《岭南草药志》)③治汤火伤:茶油、鸡蛋清、百草霜。共擂细,搽伤处。(《岭南草药志》) |
1~1.2g,多入丸散用。 1.治肠刺痛,泄泻腹痛 止泻子30g,木鳖子(制)、查干泵嘎各25g,木通、香附各20g,丹参15g,熊胆、草乌叶、拳参、翠雀花、蜀葵各5g。制成散剂。每次1.5~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蒙医药方汇编》十一味熊胆散) 2.治黏热,协日热,时疫 漏芦花9.5g,多叶棘豆、查干泵嘎各6.5g,草乌叶、角茴香各12g,檀香、天竹黄或石灰华、红花各5g,黑云香、五灵脂各8.5g,麝香3.5g,牛黄4g。制成水丸。每次1~3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十二味漏芦花丸) |
注意事项 | ||
临床应用 | 治疗急性肠梗阻。用生茶油150-200ml,1次口服,肠梗阻患者一般都有恶心呕吐症状,如茶油服后立即吐出者,必须坚持再服,或服后立即给予盐姜两片咀嚼,有一定止呕作用;对于不能坚持口服及年龄较小的儿童,可采用胃管缓缓注入法,治疗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102例,有一定疗效。 | |
功效主治 | 清热解毒;润肠;杀虫。主痧气腹痛;便秘;蛔虫腹痛;蛔虫性肠梗阻;疥癣;汤火伤 |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