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花对比
基本资料对比
药性
药味
归经 心经 肝经
详细对比
主要成分 含钩藤硷及异钩藤硷,均属吲哚类生物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①主痃疟,寒热邪气,泄痢,阴气不足,止渴及病酒头痛: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调和,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②治疔肿:小豆花为末敷之。

内服:煎汤6-30g。不宜久煎;或入散剂。
注意事项 1.《本草新编》: 最能盗气,虚者勿投。 2.《本草从新》:无火者勿服。
临床应用 1、用于热证抽搐。无论小儿或成分的高热抽搐,都常用钩藤。小儿急惊风尤为多用,在小儿高热而有抽搐倾向者,用钩藤有预防作用,对程度较轻的抽搐也有止痉作用。但对抽搐较重者,钩藤的止痉作用较弱。又单用效力不甚显著,须配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蝎,以加强清热,止痉作用,方如羚角钩藤汤。
功效主治 清热,止渴,醒酒,解毒。治疟疾,痢疾,消渴,伤酒头痛,痔瘘下血,丹毒,疔疮。疔疮丹毒;饮酒过度;腹胀食少;水肿;肝热目赤昏花 清热镇惊、平肝熄风。惊痫抽搐,头目眩晕。
问问医生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
推荐医院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