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寒 | 寒 |
药味 | 甘 | 甘 |
归经 | 心经 |
主要成分 | 根茎含N,N-二甲基色胺(N,N-dimethyltryp-tamine)、5-甲氧基-N-甲基色胺(5-methoxy-N-methyl-tryptamine)、蟾毒色胺(bufotenine)、去氢蟾毒色胺(dehydrobufotenine)、蟾蜍特尼定(bufotenidine)等多种吲哚衍生物。叶含卅烷(triacontane)、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acetate)、β-香树脂醇乙酸酯、卅烷醇(triacontanol)、无羁萜(Friedelin)、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等。花含多种吲哚衍生物禾草碱(gramine)及其Nb-氧化物、禾草碱甲氢氧化物(graminemethohydroxide)、N,N-二甲基色胺甲氢氧化物、3,3 -双(吲哚甲基)二甲铵氢氧化物、胡颓子碱(eleagnine)等。 |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或熬膏。 |
|
注意事项 | 1、沙参属诸参类,反蒺藜。 | 《四川中药志》:体虚无热者慎用。 |
临床应用 | ||
功效主治 | 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粘、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 清热泻火;生津除烦;利尿。主热病烦渴;虚劳骨蒸;吐血;热淋;小便不利;风火牙痛 清热利水。治热病发狂,虚劳骨蒸,淋病,小便不利,风火牙痛。①《草木便方》:治风火虫牙疼痛,虚劳骨蒸潮热,头昏目赤。②《分类草药性》:治牙痛,火淋;天行热狂,反胃。③《岭南采药录》:清肺热,食瘟马肉中毒,取根捣自然汁煎服。④《四川中药志》:退火清热。治寒湿化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