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能治哪些病
专家讲解胸腔镜微创手术

嘉宾介绍THE GUESTS

张晓慎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疾病: 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律失常消融等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本期介绍THIS PAPER

胸腔镜微创手术于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胸外科的临床治疗,如今胸腔镜的应用于普通青壮年病人是比较成熟的。华侨医院心脏外科的张晓慎教授表示,胸腔镜目前主要应用在一些相对简单的心脏手术治疗上,比如说先天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还有瓣膜方面的病变。

深度问答

a

家庭医生在线:目前胸腔镜适合治疗哪些心脏疾病?

a

张晓慎主任:目前主要使用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心脏手术。比如先天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瓣膜方面病变,比如二尖瓣的置换或者修复手术、三尖瓣的置换和修复手术以及房颤射频消融的手术运用比较多。

a

家庭医生在线:二尖瓣狭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a

张晓慎主任: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在直视开胸下,把原来的瓣膜进行切除,然后置换上我们人工制作的生物瓣或者机械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对于病变不是很严重的二尖瓣狭窄,进行一个修复手术,但是它的远期的疗效怎么样,还有待观察。

a

家庭医生在线:什么样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适合做微创手术?

a

张晓慎主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我们笼统可以分成先天性畸形和复杂先天性畸形。按照目前心脏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用在一些比较简单的先天畸形,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简单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

访谈实录Interview record

家庭医生在线: 胸腔镜微创技术是个什么手术?

张晓慎主任:和我们传统的心脏手术情况不一样,传统的心脏手术的话,是把胸骨切开以后,通过直视的视野,观察心脏里面瓣膜的病变,或者缺损的病变,然后进行修复或者置换手术。但是这种手术对病人的胸廓、骨骼以及肌肉系统损伤比较大,造成术后康复比较困难。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我们把胸腔镜技术运用到了心脏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在胸壁上打三个洞,不使用任何的牵开器,不会损伤他的骨骼,对肌肉的损伤也很小。我们把胸腔镜放到胸腔里面,然后通过胸腔镜观察心脏的病变,然后进行手术。这样可以对病人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损伤减到最低程度,对病人的术后康复也非常有意义。手术中出血也很少,避免了病人过多使用他人的血液。总体的话,可以减少病人的术后并发症,达到快速的康复。

家庭医生在线:目前胸腔镜适合治疗哪些心脏疾病?

张晓慎主任:目前的话,我们主要使用在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心脏手术。比如先天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瓣膜方面病变,比如二尖瓣的置换或者修复手术、三尖瓣的置换和修复手术以及房颤射频消融的手术运用比较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我们手术器械、以及医生的技术提高,越来越多的病种可以使用胸腔镜技术进行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胸腔镜微创技术在哪些心脏病上运用得最多?

张晓慎主任:早期我们的病人以前天性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比较多,所以早期的运用,主要是用于简单的房间隔缺损以及室间隔缺损。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二尖瓣的病变现在也逐渐增多。早期我们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对于风湿性的二尖瓣的置换,在胸腔镜技术上面运用是比较多的。但随着中国病种的变化,尤其老龄化的增加,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病人现在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看到,二尖瓣修复手术在胸腔镜的应用占用率越来越高。

家庭医生在线:二尖瓣狭窄有何症状表现?哪些人容易患二尖瓣狭窄?

张晓慎主任:二尖瓣狭窄,在我们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这个病人的发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实病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可能)已经感染了风湿链球菌感染,由于人体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二尖瓣逐渐出现增厚以及瓣下腱索的缩短、瓣叶的融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出现二尖瓣明显狭窄的年纪,大概是三十岁以后,到四十岁以后心脏不能够代偿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症状。经常见的症状就是活动后的心悸 气促 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肺淤血以及右心三尖瓣的病变,逐渐出现病人有咯血的症状、有腿脚浮肿,这个是临床上见得最多的症状。

家庭医生在线:二尖瓣狭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张晓慎主任:二尖瓣狭窄手术治疗的方式,最传统的方式,是二尖瓣置换手术。因为这个二尖瓣,经常出现比较严重的改变,比如钙化 增厚很明显,到不能代偿的时候,病人必须把这个瓣膜置换。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在直视开胸下,把原来的瓣膜进行切除,然后置换上我们人工制作的生物瓣或者机械瓣。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出现了对于病变不是很严重的二尖瓣狭窄,进行一个修复手术,但是它的远期的疗效怎么样,还有待观察。

家庭医生在线: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二尖瓣狭窄原理是怎样的?

张晓慎主任: 原理其实我们胸腔镜手术的基本原理,和开胸手术是一样的,只是体外循环的方式进行了改变。体外循环就是使用人工的心肺机,代替病人的心和肺。在手术过程中,我们使用这个机器,把病人的血液进行氧和以后,通过机器打到全身,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同时把心脏的血液进行阻断,心脏停止下来,我们把心脏打开进行手术。以往经典的手术方式的话,是采取切开胸骨,然后暴露心脏以后,我们在中央视野进行插管,这叫中央体外循环。随着技术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股动静脉,把这管植入到大血管里面去,然后把血液引流到机器里面,进行氧和,再打到全身,这就为胸腔镜手术,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通过了周围体外循坏以后,我们只需要在胸廓上面打三个洞,然后把胸腔镜放到胸腔里面,通过胸腔镜观察二尖瓣的病变情况,然后通过切除瓣膜,然后置换新的瓣膜。

家庭医生在线:二尖瓣关闭不全又是怎么一回事?

张晓慎主任: 二尖瓣的病变经常会出现狭窄和关闭不全,大家都知道,狭窄就是通过的血流比较少。瓣膜缩窄、关闭不全的话,可以理解为,二尖瓣其实是一个单向阀,我们的血源只能从左心房,进到左心室,通过二尖瓣,心脏收缩的时候,血液就不能从心室倒流回心房。由于各种原因,比如说腱索的断裂,还有老年人的退行性病变,瓣叶上出现了感染的穿孔。这些情况,这个左心室在心脏收缩期间,血液不仅能够从左房到左室,而且还可以从左室返流回左心房,这样的话就出现了二尖瓣关闭不全,引起心脏的一些负荷加大,最后出现一些临床的症状。

家庭医生在线:胸腔镜微创技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哪些优点?

张晓慎主任: 在早期,我们的二尖瓣置换手术,相对比二尖瓣成形手术简单很多。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话,最佳的治疗方法还是成形。为什么呢?因为二尖瓣置换以后,人工瓣膜植入了以后,会造成病人必须吃抗凝药,或者使用生物瓣的时候,会形成生物瓣的衰退。所以用回病人自己的瓣膜,这样在经济上、在病人生活质量上,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但成形手术是比较复杂的,早期我们的胸腔镜手术,都是做二尖瓣置换手术,但是通过胸腔镜良好手术暴露,我们发现在胸腔镜下观察二尖瓣,以及二尖瓣以下面的结构,甚至会优于直视手术,所以二尖瓣成形手术,现在目前在二尖瓣成形手术方面,适用得越来越多,它可以达到直视手术同样的效果。

家庭医生在线:什么样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适合做微创手术?

张晓慎主任: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我们笼统可以分成先天性畸形和复杂先天性畸形。按照目前心脏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主要还是用在一些比较简单的先天畸形,比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简单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但随着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提高,以及器械设备的发展,我们也开始尝试用于原发孔的房间隔缺损、肺静脉异位引流、甚至于部分的房室通道,这样比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也获得了很好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我相信胸腔镜技术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先天性畸形的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目前咱们医院已经完成多少例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最小年龄的患者多大?

张晓慎主任: 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完成了30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我们做的小孩,最小的年纪是9岁,体重是30公斤。

家庭医生在线:胸腔镜微创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有何优劣势?

张晓慎主任: 传统手术的话,大多数心脏手术,是一个直视开胸手术,手术中必须把胸部切开,手术创口是非常大的,长度一般都会超过20公分,而且骨骼、胸部切开以后,愈合也是比较慢的。手术过程中,我们必须用硬性的牵开器把胸骨撑开,这样也会造成部分骨骼和关节损伤。术后恢复比较慢、术中出血也比较多、术后伤口会容易造成感染、愈合也比较慢,术后整体的康复时间也很长,大概都需要2-3个月。那胸腔镜技术,运用在心脏手术方面,就避免了胸部和骨骼的损伤,我们只需要在胸肌上打三个比较小的洞,使用一个软性的牵开器,进去了以后,我们不会对骨骼造成牵拉作用,术中术后病人的肌肉和骨骼损伤是比较小、恢复是比较快、术中出血很少。打个比方我们正中开胸术后,用引流液,大概平均到200-300毫升,但是胸腔镜手术,只有30毫升。病人第二天就可以把引流管拔除,可以早期下地恢复,整体术后恢复也比较快。而且对于某些手术,比如二尖瓣修复手术,在目前的情况下,观察的话,它甚至术野的观察,会优于传统的直视观察,可以更好的暴露一些,我们直视看不到的部分,对手术的探查,以及手术的进行提供了很大方便。现在有新的3D腔镜技术,又可以弥补我们2D胸腔镜的不足,提供更好的手术信息量,缩短更多的手术时间。

家庭医生在线:胸腔镜微创技术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的?

张晓慎主任: 第一我们胸腔镜,总体的暴露术野,还是不如直视手术。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使用的胸腔镜是2D的,没有景深,这样医生必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锻炼的过程,学习曲线是非常长的。而且现在心脏手术胸腔镜,没有专门的使用的耗材以及设备。我们目前所采取的根本治疗原理和直视手术是没有区别的,相对于传统的开胸手术,它的体外循环时间也会延长,有可能对心、脑、肺这些重要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现在目前胸腔镜手术,还是运用在相对比较简单的心脏疾病的治疗。我们手术中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说选择不是太复杂的方法,使用一些特制的手术器械,或者革新传统的手术方式。我们对于年轻医生的培养,是首先进行模拟器的训练,让他们熟悉胸腔镜下的操作,第二我们目前也在研究一些新的器械还有耗材,让它更适应于胸腔镜下的操作。

家庭医生在线:你认为,未来胸腔镜微创技术在心外科的运用还有哪些前景?

张晓慎主任: 首先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它的方法还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对于各种病变的运用,我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我来说,现在胸腔镜技术,其实运用于普通病人、青壮年病人是比较成熟的。但是我觉得运用的最有前景的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对于老年患者,这些病人的话,不耐受正中开胸手术,我们可以通过胸腔镜技术,给他提供一个更好的治疗时机、机会。第二个情况,对于一些再次手术,原来我们出现,比如原来置换了两个瓣膜,三尖瓣出现了重度关闭不全,我们已经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于这种病人,目前的数据是可以减少病人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而且可以达到快速康复的效果,这样更让病人易于接受心脏手术。第三个,我们有一些新的胸腔镜技术,比如3D腔镜技术。我们应用于胸腔镜方面,它也可以达到缩短医生培训学习曲线的好处。最后,我们联合多科室,比如心内科,可以用胸腔镜技术,进行一些复杂病变的治疗,比如说病人同时患有冠心病,也存在瓣膜的关闭不全,我们尝试着病人先在,心内科进行支架的植入,然后我们再通过胸腔镜进行瓣膜的手术,比如置换和成形。这就有别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这样的话给病人达到一个快速康复的效果。

编辑:郑梦雪   主编:郎成林   监制:邹莲   特别鸣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