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脑的深处,隐藏着人体的生命中枢——脑干,维持着呼吸、心跳、意识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如果这个地方出血,会严重危及生命。脑干出血虽然发病率不高,占脑出血病例的10%左右,但起病急、病情凶险、预后较差,是卒中预后最差的一类。据统计,出血量在3毫升以下的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在70%左右;出血量在5毫升以上的脑干出血患者,死亡率在90%左右;如果出血量超过10毫升,死亡率几乎100%。
脑干出血昏迷,能做手术吗?
即使在医学快速进步的今天,脑干出血被仍被视为相对手术禁区,在该区域手术面临很大风险与挑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通过使用神经外科机器人技术,脑干出血患者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杨孔宾教授表示,目前应用手术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穿刺治疗脑干出血,可避免穿刺轻微抖动产生的继发损伤,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神经外科机器人是一种先进的手术辅助工具,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向。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可以实现亚毫米级的精度,显著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此外,机器人配备的机械臂能够在手术过程中精确引导手术器械到达目标位置。这种技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据了解,广医五院自2022年至今实施脑干出血的机器人精准手术31例,手术效果对比国内外报道为最佳,存活率高达86%。患者均取得脱离呼吸机效果,3个月清醒率25.8%。
前不久,广医五院神经外科收治了一位50多岁的脑干出血的患者,来自湖南郴州,入院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如果仍坚持保守治疗,患者苏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患者家属有意愿做手术治疗,想放手一搏。”杨孔宾教授接诊后,立即组织团队为患者做术前评估、制定治疗方案,最终决定为患者采用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手术治疗。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三天,患者就撤下了呼吸机,一个月后完全清醒,后续经过康复治疗几个月后,他还出席了女儿的订婚仪式。尽管患者肢体一侧仍然需要依赖轮椅,但患者已经能够自主呼吸并与家人交流。
“保守治疗效果差的情况下,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穿刺手术治疗极大地改善了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让脑干出血患者有了重获新生的机会。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患者都能通过手术获益,适不适合手术,需要医生在详细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后,再给出建议。”杨孔宾教授说到。
脑出血患者术后多久能够清醒?
对于脑出血昏迷的患者,清醒的时间因人而异。杨孔宾教授表示,最快的情况下,患者可能在手术后一周内开始出现意识上的改善,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但对于脑干出血这类严重情况,完全清醒可能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经历不同的康复阶段,从最初的无意识状态逐渐过渡到能够与外界进行简单互动的状态。
为什么脑出血在45~55岁的年龄段更为常见?
过去,脑干出血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然而,近年来,脑干出血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甚至在青壮年中也有发生。
脑出血在45至55岁年龄段更为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这一年龄段的人们往往还在积极投身于职场和社会活动之中,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挑战,这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精神紧张,从而容易引起血压的突然升高。其次,与年龄更大的人群相比,这部分人群可能不太注重自身的健康保养,比如不会刻意避免剧烈运动、暴晒太阳,也不会特别注意饮食习惯,长期亚健康状态、过度劳累,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
在预防脑出血的建议上,杨孔宾教授指出,关键在于控制风险因素,控制血压、调节血糖和血脂,饮食上应限制盐分摄入,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便秘。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维持健康的体重,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