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家庭医生在线 2024/6/7 17:51:31 举报/反馈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神经内科疾病是全球致残和致死的常见疾病之一,神经内科疾病覆盖病种繁多,疾病负担重,给卫生系统、社会及患者家庭都带来巨大压力和痛苦。5月31日~6月2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主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年会(CNA)在山西太原召开。本届年会内容丰富,共设置24个分会场,开设246场专题报告,覆盖了神经内科所有领域的新进展和热点问题。


会上,《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报告发布,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谢鹏教授对研究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中西医结合在神经内科领域的诊疗价值和临床实践成为本次会议的关注热点,在情感障碍、脑血管病变、阿尔茨海默病、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热点领域不断被提及和热议。《医师报》特邀相关领域专家对中西医结合诊疗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未来发展进行分享。

【现场直击】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亮相CNA

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心理功能并降低生活质量,其主要症状包括情感症状、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3个部分,而我国抑郁症患者躯体不适症状发生率较高。

在抑郁症的临床诊疗中,对于存在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化药改善效果有效,而中医药体现出更好的优势,由国家卫健委功能性脑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谢鹏教授牵头,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心理与情感障碍专委会专家共同努力下,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9家国内大型三甲医院共同开展了“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的随机、双盲、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纳入以躯体症状为主的抑郁症患者200例,评估中成药舒肝解郁胶囊和圣约翰草制剂对于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1。 情绪症状的评估:治疗4周和8周后,舒肝解郁胶囊组和圣约翰草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评分和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两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2。躯体症状的评估:两组治疗4周和8周后,舒肝解郁胶囊组和圣约翰草组15项患者健康问卷(PHQ-15)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3。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估:两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和生活质量(Q-LES-Q-SF)评分。4。分层分析显示,与圣约翰草相比,舒肝解郁胶囊在男性患者中HDRS-17降低更显著(SMD,-0.55;95% CI,-1.08 ~ -0.02;P=0.039);其次对于躯体症状较为严重(PHQ-15≥15)的患者,舒肝解郁胶囊组在第8周时的PSQI睡眠潜伏期评分低于圣约翰草组(P=0.044)。5。安全性分析:研究期间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舒肝解郁胶囊组和圣约翰草组之间的不良事件未观察到显著差异(均P>0.05)。

“研究证实舒肝解郁胶囊在疗效上与路优泰相当,同时也发现对于男性患者和躯体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从舒肝解郁胶囊中获益更多。”谢鹏表示。该结果于2023年12月发表在Int J Ment Health Addict杂志(IF:8)。

【专家访谈】共话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诊疗

谢鹏:及时诊断和干预神经疾病合并情感障碍

大量研究表明,抑郁可增加卒中复发次数,使卒中病死率增加一倍,同时增加躯体致残的风险。

“无论是合并头痛、头晕、失眠的躯体化症状患者,还是脑血管病为代表的神经疾病合并情感障碍患者,都能及时恰当地使用抗抑郁药物进行干预,这是神经科医生在这个方面诊疗的目标。”谢鹏介绍,情感障碍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卒中为例,这类患者往往比较信任中医药,在全国调查中,75%卒中患者都服用过中药或中成药。卒中患者中以老年人群居多,这类人群往往存在基础疾病,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常由于服药会导致出现很多胃肠道不适。中药相对安全性较高,对于这类患者更容易接受,服药依从性更好。

谢鹏表示,为了推广在神经内科临床中及时处理各类神经疾病伴发的情感障碍的理念,其所在团队于2023年在SVN英文版发表了卒中伴抑郁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努力为卒中伴抑郁建立规范化的评定量表,这将成为脑血管病治疗的新福音。

陈晓春:推动认知障碍筛查进社区

据2023年底统计数据,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86亿,其中,有5000多万认知功能损害的患者。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晓春教授表示,目前AD患者主动就诊率和有效治疗率都较低,大多数患者在医院看病时已有精神行为异常,甚至已是中重度的晚期患者。晚期可选择的治疗药物只能控制或改善症状,不能带来疾病的根本治疗,无法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AD早期筛查和诊断迫在眉睫。

“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走向基层、走向社区,开展医防融合的痴呆防控模式。”陈晓春介绍,目前AD早期筛查正在推广适宜技术,与技术部门联合开发数字化网络快筛量表。目前已完成数字化快筛量表编制,针对有中等教育水准人群,8分钟就可以完成快筛任务,目前数千人的验证结果,证实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能达到85%。

陈晓春表示,“痴呆在中医理论中主要被认为是肝肾亏虚、痰浊蒙窍,我们临床上也可以看到许多临床表型与此有关。尤其对于早期认知损害的患者,采用中医药方式或中医技术手段干预有其特色和优势。此外,在社区人群中,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已成为认知障碍防治的重要手段。”

对于筛选出的有轻度认知功能问题的人群,通常敦促其更好地管理慢病,降低认知障碍风险,并在社区开展非药物治疗,如认知训练、作业疗法、书法绘画、跳广场舞等模式,将有效地维持和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

彭英:中西医结合防治卒中有独特优势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三-五届常委兼脑与脊髓损害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英教授介绍,全国各大医院的卒中中心建设及各地区的卒中救治地图为我国脑卒中救治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尽管我国的诊断技术、治疗药物、救治水平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脑血管发病率却没有降低。因此,预防卒中是关注重点。彭英表示,中医药在预防卒中和卒中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在预防上,中医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及对高血压、高血脂有降压、调脂作用的有循证依据的中成药,如松龄血脉康。有些患者对抗血小板药非常敏感,服用后牙龈出血、胃出血等,可以有更多中成药的选择。

在卒中的康复治疗方面,如卒中后抑郁、肢体功能恢复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中药和中医治疗手段等改善预后,降低复发风险。因此,越来越多指南共识推荐中西医结合应用防治卒中。

彭英表示,未来期待在中西医结合防治卒中方面有更多循证探索,更好地指导基层应用,造福更多患者。

王玉平:加强睡眠障碍诊疗规范化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王玉平教授表示,“患者关于睡眠问题的需求在逐年增长,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也在增加,但是不够配套。”王玉平认为,主要表现在专业门诊不够,散在不同科室。其次,医师培训尚未达到睡眠专业规范,学术组织多集中在学术交流层面,专科医师培训欠缺。人才成长的渠道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的培养标准和固定渠道。此外,诊疗措施繁多,理论上症状学诊断足矣,但在一些专业诊断上缺少客观手段。

失眠障碍的治疗措施繁多,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物反馈、辅助治疗,如改变生活规律、生活习惯、体育锻炼、饮食等。王玉平认为,心理治疗是必要的,失眠并非单纯的失眠,而常伴随着焦虑和抑郁,主要表现为焦虑、警觉性过高、烦躁等,调整好应激状态,去除焦虑诱因,失眠就会明显缓解。

“失眠病症与偏瘫、癫痫等不同,脑损伤程度较低,中医药对其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烦躁、焦虑伴失眠等中医认为是肝郁火旺盛,用舒肝解郁胶囊有一定的效果;对于气血亏虚导致的失眠,则采用补益气血的中药调理。”王玉平认为,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失眠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期待更多高质量循证证据支持,尤其是对于西医应用中成药时,推进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具体病症的对应研究,便于中西医临床用药。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医药一直为国人健康保驾护航。脑健康相关疾病的防治是中医药的优势和重要领域,如何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进一步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更好地为脑健康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服务,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随着中西医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中医药在脑健康领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转化,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个人体能和社会医疗效率,为全人类的脑健康提供中国方案。

备注:活动证明:https://www.163.com/v/video/VU2SGV5RJ.html

------------------------------

免责声明:选择治疗方案或治疗用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本文不作为购买依据,该信息真实性由提供单位或个人负责。

(完)









































































(责编:彭智敏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