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爱眼日生日的眼科专家带科普进校园,解读综合防控重要性

2024/6/7 14:44:17 举报/反馈

当眼科医生的生日和全国爱眼日两个特别的日子“相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眼科主任蓝育青教授带领科室党员骨干和团队成员以特别的方式度过——在第29个全国“爱眼日”之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教职工党支部联合南校园门诊部教职工党支部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举办珍围绕今年爱眼日主题“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为广大师生开展“视”健康,“Eye”你百年主题大型咨询公益活动。

守护“祖国的未来”,

逸仙团队送健康进校园

“每年6月6日,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既是我的生日,又是全国爱眼日。作为眼科医生,我非常开心能在这一天用我的专业知识做科普宣传和义诊,为大众的眼健康提供服务!”蓝育青教授说道。在爱眼日活动现场,眼科专家围绕大学生易出现的眼疲劳、干眼、近视等问题,现场进行科普授课,并为大家答疑解惑。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学生群体及早树立疾病预防意识,爱眼护眼,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校园门诊部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南校园门诊部副主任雷娟教授表示。

据悉,除了现场为大学生开出“健康处方”,活动还聚焦退休教职工群体高发的老年眼病问题,为不少到场的退休教职工送上健康锦囊。义诊团队为到场师生解答眼健康问题,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义诊活动现场


蓝育青教授在义诊现场为学生检查


雷娟教授在活动现场科普


活动合影

超五成儿童青少年患近视,

养成良好习惯是防控关键

蓝育青教授介绍,近年来,我国近视人群逐年攀升,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占14.3%,小学生占35.6%,初中生占71.1%,高中生占80.5%,且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近视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还可能影响升学、参军和择业。若近视发展快、度数高,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近视还没发生,应该如何预防?

蓝育青教授指出,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预防近视的关键。阅读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仰视。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远眺。此外,保持室内光线适中,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眼睛造成刺激。

户外活动有助于放松眼部肌肉,缓解眼睛疲劳,预防近视。专家建议,每天应该至少进行1-2小时的户外活动,如散步、跑步、骑自行车等。同时,多接触自然光,有助于调节眼球发育,降低近视风险。

合理的饮食对预防近视同样重要。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柑橘类水果等。此外,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以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等近视风险因素。

近视防控需“多管齐下”,

良好习惯和合理干预缺一不可

在义诊现场,团队接诊到不少上大学后由于生活习惯改变,经常熬夜、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导致眼疲劳程度急剧上升、近视程度加深的学生前来问医。蓝育青教授解读综合防控近视的重要性时指出:“近视防控是一件需要‘多管齐下’的事情:良好的用眼习惯、积极的户外活动、均衡的饮食营养、合理的治疗方案缺一不可。”

对于已经近视的患者,药物虽然不能逆转近视,但可以减缓近视增长。6-12岁儿童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进展。而玻璃酸钠滴眼液和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等药物也有滋润眼表和缓解疲劳的作用,对近视防控有一定的效果。

在治疗假性近视方面,目前认为中药熏蒸治疗以及穴位疗法、中药外敷、视力保健训练等方法进行干预,可以通过调节眼部及全身气血运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以达到放松眼睛肌肉和增加眼部营养的作用。

对于近视人群,佩戴一副合适的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对近视的矫正肯定还是必须的。目前认为,一旦裸眼视力无法达到正常标准时,通过医学验光佩戴合适的眼镜是必须的。

但普通的框架眼镜或者隐形眼镜,无法抑制近视度数的增长,一些近视的儿童人群,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选择周边离焦镜或角膜塑形镜进行近视防控。

对于高度近视或无法通过其他方法改善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选择。目前,激光手术、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方式已逐渐成熟,可帮助患者摆脱眼镜束缚,恢复清晰视力。但一般情况下,手术的适应症是成年人,近视度数增长需要稳定至少2年以上才可以考虑,并且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风险,近视人群需在充分了解手术风险和效果后,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定期进行视力检查是预防和控制近视的重要手段。大家可以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近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关注视力变化,如出现视力模糊、眼疲劳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活动最后,蓝育青教授建议大家定时检查视力,关注自身眼健康情况,出现症状及早就医。

(责编:覃晓晴 通讯员:黄睿、曾悦)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