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柳叶刀发表!中肿马骏、孙颖、唐玲珑团队开启鼻咽癌免疫治疗新时代

2024/5/31 13:27:57 举报/反馈

北京时间2024年5月3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共9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该研究通过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3期临床试验,首次发现在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的标准放化疗基础上,加用PD-1抗体信迪利单抗显著提高了生存率。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孙颖、陈雨沛和唐玲珑为通讯作者,刘需、张媛、杨坤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金风(贵州省肿瘤医院)、邹国荣(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朱小东(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谢方云、梁晓雨为共同第一作者。


这项研究成果曾于2023年应邀在全球肿瘤领域最重要、最为权威的学术会议——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做口头报告,并入选ASCO的Late-breaking Abstract(最新突破摘要),被评为ASCO最佳研究,是当年中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研究。

说明:Late-breaking Abstract均为新颖的、具有高度科学意义的重磅研究。2023 ASCO发表了超过5500篇摘要,其中只有千分之五入选最新突破摘要(31篇)。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疗效瓶颈难突破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初诊鼻咽癌病人中75%为局部晚期,目前美国、中国和欧洲指南推荐的最佳方案是在放疗前和放疗中加用化疗。但是,即使接受了上述的标准治疗以后,仍有20%的病人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因此,亟需寻找新型治疗方法。

柳暗花明又一村 新型免疫治疗为提高疗效带来曙光

以P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杀死肿瘤。鼻咽癌以往又被称为淋巴上皮瘤样癌,它的特征是有丰富的免疫细胞浸润,也就是俗语说的“热肿瘤”,因此可能非常适合免疫治疗。此前,国内外的研究均证明,免疫治疗在已经发生复发转移的鼻咽癌中有效。但在初诊没有转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中,免疫治疗的效果如何呢?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只待新雷第一声 证实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免疫治疗安全有效

为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牵头,率先开展了一项PD-1抗体信迪利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将高危鼻咽癌病人(T1-4N2-3M0或T4N1M0)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标准的放疗前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联合放疗中顺铂化疗,试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联合全程信迪利单抗治疗。信迪利单抗和放疗前化疗同时开始,包括放疗前3次、放疗中3次和放疗后6次,共12次。主要研究终点是无瘤生存,次要终点包括无复发生存、无转移生存、总生存、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


从2018年12月到2020年3月,研究共入组了425例病人,经过42个月的中位随访后,信迪利单抗将病人的复发转移和死亡风险降低了41%,3年无瘤生存率从76%提高到了86%;转移风险降低了43%,无转移生存率从83%提高到90%;复发风险降低了46%,无复发生存率从86%提高到93%。在不良反应方面,信迪利单抗组的3-4级副作用发生率高于标准治疗组(74%比65%),大部分都是和放化疗相关的。3-4级免疫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率为10%,有71%的病人能够完成方案规定的12次信迪利单抗治疗。此外,接受信迪利单抗治疗没有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埃默里大学教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头颈肿瘤(复发转移)工作组主席Nabil F。 Saba在《柳叶刀》同期发表评论:“在包括鼻咽癌在内的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中,这是第一次观察到免疫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这项研究(使用的放疗前免疫治疗)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埃默里大学Nabil F. Saba教授

该方案已经写入最新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诊疗指南,有望被国际指南采纳,成为新的标准治疗方案,从而开启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免疫治疗时代。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的资助。

研究者者简介:


通讯作者:马骏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鼻咽癌临床分期、综合治疗及精确调强放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评议组召集人、第八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生命医学部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鼻咽癌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最后/唯一通讯作者在国际医学顶尖刊物如N Engl J Med、Lancet(3篇)、JAMA、BMJ(2篇)、Nat Med、Cancer Cell、Lancet Oncol(5篇)和J Clin Onco(2篇)等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16篇IF > 50,14篇入选ESI 1%高被引论文,2篇入选1‰热点论文;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广泛推广应用。作为主席领导制定了《中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诊治指南》,为国际鼻咽癌诊疗提供了“中国智慧”,这也是医学领域内首个由中国学者牵头、联合美国学术组织合作制定的国际循证指南。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及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等,并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中国科协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3项及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重大进展2项。


通讯作者:孙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社部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大数据与真实世界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研究。首创AI辅助鼻咽癌精准放疗新技术,主持建成的放疗数据整合平台、肿瘤医学大数据平台、肿瘤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自动勾画平台均已应用于临床和科研;创立中晚期鼻咽癌最佳时机/药物的放化联合新方案,作为联合主席牵头制定了《中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临床诊治国际指南》。代表性成果作为通讯/一作(含共同)发表于N Engl J Med、Lancet、JAMA等权威期刊;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自然数学天元基金数学与医疗健康交叉重点专项等;发明专利已授权15项,转让5项;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通讯作者:陈雨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鼻咽癌转移机制及干预策略,发表一作/通讯论文多篇,包括Lancet*3、 J Clin Oncol、Cell Res、Ann Oncol、Sci Adv、Adv Sci、Nat Med等;其中3篇论文入选ESI TOP 1%高被引论文,1篇论文入选1‰热点论文。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鼻咽癌临床试验协作组委员和中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鼻咽癌联合指南专家组委员。入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并入选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第十四届吴孟超院士医学青年基金奖、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奖励。


通讯作者:唐玲珑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致力于鼻咽癌的减毒治疗研究,近5年来,候选人作为第一或通讯(含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包括JAMA (共一排第一)、Lancet Oncol(共一排第一兼共同通讯作者)、J Clin Oncol 2篇(最后通讯作者)等,2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2020及2023年度被人民网评为“人民好医生”(鼻咽癌领域)。


第一作者:刘需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头颈肿瘤和鼻咽癌的放射治疗,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鼻咽癌指南专家组成员和执笔人,代表性成果发表于Lancet(2篇,1篇实际第一,1篇共同第一排第二)和JAMA Oncol(2篇,均为实际第一),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等基金,指导学生撰写的论文荣获ASCO突破峰会(ASCO Breakthrough)的Abstact award(全球共40项)和Merit award。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4)00594-4/fulltext

(责编:家医在线 通讯员:赵现廷、陈鋆、文朝阳)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