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床是病,得治?可能是这6种诱因导致

举报/反馈

小孩尿床是很多父母头疼的事情,而根据相关统计,目前5岁以下孩子尿床的发病率在5%,5~10岁的孩子尿床发生率在7.88%。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现尿床后就认为是疾病,会带孩子盲目就医。但实际上尿床并不一定是病,以下几种情况才算是疾病问题。

符合哪些情况尿床才算是病?

父母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判断孩子的尿床行为是否是病,即年龄、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几方面判断。一般来讲5~6岁的儿童每月夜间至少发生两次不由自主的尿床现象,而且这种情况持续三个月以上。或者7岁以上的儿童每月发生至少一次不自主漏尿现象,而且有持续三个月以上并且没有任何精神以及神经异常,满足这些条件的尿床才算是病。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尿床?

1、遗传因素:若双方父母有一方存在长期遗尿症病史,孩子患病几率高达50%。此外单卵双胎尿床几率是双软双胎的两倍。

2、膀胱发育延迟:孩子的膀胱逼尿肌发育延迟无法控制膀胱,在夜间会因为憋不住尿而出现尿床。

3、觉醒能力差:一些孩子容易进入深睡眠状态,但因为觉醒能力差,对膀胱充盈的刺激不敏感,就容易尿床。

4、白天过于劳累:白天活动量大,孩子过于兴奋劳累,夜间睡觉时觉醒困难会出现尿床。特别是一整天处于兴奋,大脑神经紧张的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尿床。

5、睡前水喝太多:睡前喝太多水会刺激脑垂体,导致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会让尿液大量形成,孩子无法控制就会出现尿床。又或者是部分孩子膀胱容量小,相对比同龄孩子,因为膀胱充盈度不耐受,喝多一点水会有大量尿液生成而频繁上厕所,也就会尿床。

6、精神压力大:突然更换居住场所、孩子受到事情刺激,这些情况下精神压力大,膀胱肌控制能力不足会尿床。特别是在经历过害怕的事时会让孩子因为恐惧焦虑而尿床或者频繁上厕所。

总的来讲,孩子尿床,父母不要过于紧张焦虑,并不是所有的尿床都是病,首先要观察孩子是否持续性尿床,并且了解尿床的主要原因。在采取措施不盲目给孩子服用药物以及滋补品,避免弄巧成拙。针对性采取措施才能安全无伤害纠正孩子尿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