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好好的肠道却长息肉了?揪出5个“背后元凶”!

2023/8/21 9:55:33

正常在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医学上统称为息肉,生长在肠道中的息肉被称为肠道息肉,这大多数是良性病变,直径为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目前,肠道息肉病因还并不是很清楚,或许跟以下几种因素相关。

为什么肠道易长息肉?

1、遗传因素

息肉生成跟基因突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发生突变的基因可遗传给下一代。

2、与饮食有关

遵循高蛋白、高脂肪、低膳食纤维饮食者易长息肉;多吃新鲜蔬果、补充足够维生素C者不易长息肉。饮食中脂肪所占比例大于40%,是肠道息肉生成的主要原因;脂肪摄入量低于15%,就能降低患肠道息肉风险。习惯吃腌制食物,如咸菜、咸鱼,可促进腺瘤性息肉发生发展。

3、异物伤害

粪便粗糙、长时间异物刺激肠黏膜上皮或肠黏膜受损,促使细胞异常增生,进而生成息肉。另外,不节制的用泻药、顽固性便秘同样刺激肠壁生成息肉。

4、与炎症刺激相关

由于肠黏膜持续受到炎症刺激而长出息肉,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还有一种是克罗恩氏病。

5、跟疾病有关

胆囊切除术、动脉粥样硬化、接受放疗者易患上肠道息肉。还有,超重或肥胖者、糖尿病、冠心病、免疫功能低下者也会长肠道息肉。

怎样的肠息肉易发生恶变?

每一个黏膜表面均可能生长息肉,其中肠道息肉发病率高,也有可能发生恶变。直径不足2厘米、带蒂、表面比较光滑、活动度良好的息肉,几乎是良性的。直径超过2厘米,黏膜下扁平,表面出现溃疡或出血,恶变的可能性高。息肉恶变风险取决于其大小,其直径越大,发生恶变的风险就越高。

肠道息肉该如何处理?

肠道息肉处理方式取决于其直径,直径不足一厘米的息肉需活检,按照病理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直径超过一厘米的息肉,已经没有必要活检,直接手术切除即可。若息肉在乙状结肠镜下发现,经活检判断为腺瘤,应进一步就医检查,看看近端结肠中是否有赘生性病变或其他腺瘤。

温馨提示

一般情况下,从45岁开始就要定期做胃肠镜检查。若有肠息肉或肠癌家族病史、确定有肠息肉,那么从25岁开始就要做肠镜检查,增加检查频率。同时应调整好饮食,做到饮食清淡,多吃粗粮和新鲜蔬果,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