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友水肿不一定就是肾脏病变?可能是7种因素!

2023/7/12 9:30:28 举报/反馈

糖尿病患者突然发现下肢水肿时,会第一时间去医院做肾脏相关检查,积极排查糖尿病肾病。然而,不是所有的水肿一定是糖尿病肾病,也有可能是神经病变、感染或心血管疾病等。

糖尿病患者水肿常见于哪些因素?

1、糖尿病肾病

此类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造成排尿量减少,导致水钠潴留。由于尿蛋白增加而促使大量蛋白丢失,从而导致低蛋白血症,降低血管吸收组织间液能力,进而造成水肿。

2、下肢静脉病变

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病变时,如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使得下肢静脉回流受到阻碍,导致下肢水肿,常见于一侧下肢水肿。

3、药物因素

部分降糖药易造成水肿,尤其是吡格列酮和胰岛素,其特征是用药后水肿,停止用药后水肿问题就能消退。

4、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患者往往伴有全身浮肿,由于不合理的饮食控制而使得体内缺乏蛋白质,从而造成低蛋白血症。每升血液中血浆白蛋白降低到25克时,就会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血管内液体流入血管外,进而造成水肿。另外,盲目忌口会使得体内缺乏维生素,损害血管功能和神经功能,同样也会导致水肿。

5、心功能不全

特别是右心功能不全可阻碍腔静脉回流,造成体循环淤血和水钠潴留,导致颈静脉怒张,造成双下肢对称性水肿。此类患者除了水肿外,也伴有气促、胸闷、心慌或心悸等,此时应尽早去医院做心脏彩超检查来明确诊断。

6、甲状腺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造成下肢黏液性水肿,这属于非凹陷性水肿,手指按压时并不会凹下去。

7、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受到损害后,可造成末梢微循环障碍,促使末梢血管扩张充血,常常因双下肢静脉淤血而导致水肿。另外,神经营养障碍也会增加毛细血管渗透性,导致下肢浮肿。除了水肿外,也往往伴有肢体麻木和疼痛、如同脚上套着袜子一般。

温馨提示

糖尿病水肿也有可能是局部感染,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足部破溃后易出现感染,局部炎症反应可升高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从而造成水肿,同时伴有皮肤温度升高、疼痛和发红。总而言之,一旦出现水肿应及时去内分泌科做检查,由专业医生积极排查原因。

(责编:梁绮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患者可以服用曲克芦丁吗

糖尿病病人可以服用的曲克芦丁的。如果患者有脑血管供血不足,高血脂,曲克芦丁也是可以服用的。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

Q: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易患冠心病?

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相比,更容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症状多不典型,容易被临床忽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糖尿病的治疗上,等患者出现了因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才发现患者有了冠心病,此时开始关注冠心病的治疗,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国外研究表明,冠心病人群中高血糖的比例约为三分之二(包括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2001年,在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中,糖尿病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无糖尿病者的2~4倍。无心肌梗死史的糖尿病患者未来8~10年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高达20%,大约等同于已患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心梗的危险。而患过心肌梗死的糖尿病患者未来再发心梗的危险超过40%。这些数字提示,糖代谢异常的患者预后不良,尤其是冠心病合并高血糖的高危患者。  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代谢障碍特点是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而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均密切相关。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减弱,即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保证血糖的水平正常,胰腺β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及相互影响使其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较非糖尿病患者群大大增加。  重点提示: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多数高血糖个体。在所有的冠心病患者中,未诊断为糖尿病者,应常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即测空腹及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浆血糖。

Q: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脂?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均常合并血脂异常。未经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甘油三酯升高,这是缺乏胰岛素而引起脂肪酶活性增加,产生了大量游离脂肪酸。胰岛素缺乏导致脂蛋白脂酶活性减低,使甘油三酯在周围组织清除减低,从而产生高甘油三酯血症。此外,未经治疗的1型糖尿病患者可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伴有脂蛋白结构成分的异常。血脂异常将随着血糖的良好控制而得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  2型糖尿病往往在疾病的亚临床期就已存在血脂异常,表现为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其血脂异常不能单纯通过血糖控制而得到纠正。  临床发现,糖尿病所致的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人群中的冠心病患病率增高,除了与高血糖及高血压、肥胖等因素有关外,与血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有关,若降低浓度可明显地减少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  脂代谢紊乱,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所以糖尿病患者要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脂,重视调脂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也可由继发因素或合并有继发因素所致,在诊断和治疗时应予注意。常见的继发因素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阻塞性肝病和药物(大剂量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一些严重的血脂异常患者也可能合并有家族遗传性脂代谢疾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