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拉不出”太痛苦?解决糖友便秘有5招!

2023/8/8 9:53:20 举报/反馈

糖尿病者,特别是老年糖尿病者易出现便秘,这常见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易诱发腹痛和腹胀,导致血压水平升高,易诱发心律失常、痔疮以及肛裂,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甚至威胁生命。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便秘?

1、缺水

血糖水平太高时可造成体内缺水,减少肠道中水分含量,易造成大便干结。

2、不合理的饮食

饮食中缺少水分或纤维素,就会减少结肠运动刺激,造成大便干结且难以排出。

3、神经病变

糖尿病病程太长可诱发肠道迷走神经病变,减慢大肠排空速度。

4、跟服用药物有关

长时间服用部分药物,如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抗帕金森病药以及铁剂等,均会诱发或加重便秘。

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该怎么办?

1、稳定血糖

高血糖是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加强生活干预,把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这样能减轻或是延缓肠道迷走神经病变发生发展。

2、调整饮食

采取少量多餐原则,遵循低脂肪、低糖分、高纤维素的饮食模式,远离辛辣刺激类食物;拒绝吸烟喝酒;适当吃低升糖指数的蔬菜,如菠菜、芹菜和苋菜等;多喝白开水能软化大便,利于粪便排出。

3、适度运动

通过运动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散步、慢跑或跳绳等有氧运动,弹力带或深蹲等力量训练;每天晚上睡觉前揉腹部,时不时的做收腹提肛运动,这样能提升排便能力。

4、训练排便习惯

养成定时排大便的好习惯,最好安排在早晨起床时或早餐后,不管是否有便意都要去厕所蹲2~3分钟,长久下去就能生成条件反射,帮助改善便秘问题。

5、合理用药

维生素B1或B12等B族维生素能营养神经,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问题;在医生指导下用开塞露或乳果糖能达到润肠通便效果;或是用促肠动力药,能促进肠道蠕动。

温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出现便秘后,不可擅自使用泻药,应第一时间去医院诊断,积极排查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治疗。同时要调整好情绪,避免因为焦虑而影响血糖控制。

(责编:梁绮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杜密克治疗便秘吗

医生建议:你好,乳果糖口服溶液(杜密克)可用于需用缓泻剂的慢性或急性便秘,能有效治疗和改善患者的便秘情况。由杜密克的使用剂量可见,用于治疗便秘的剂量相比之下较少。杜密克在便秘治疗剂量下,是不会对糖尿病患者带来任何问题的,如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咨询医生。但是杜密克用于治疗肝昏迷或昏迷前期的剂量较高,在这种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杜密克。因而,糖尿病患者在正常剂量下,可用杜密克治疗便秘。

Q: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便秘呢?

便秘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证。若患有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中,发生便秘者几乎占一半。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便秘呢?研究发现,高血糖可减慢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因为明显的高血糖可抑制正常人消化期间移行性复合运动,降低胃窦部收缩幅度及频率,还可影响胃电的起搏点,使胃电节律紊乱。很多糖尿病患者有植物神经病变,有明显的迷走神经结构异常,如神经轴突脱髓鞘样改变、轴索萎缩、神经传导速度下降等,导致胃液分泌减少或反应迟钝,排空延迟,张力下降或无力,因而发生胃轻瘫,致使固体食物排入十二指肠困难,同时也造成肠蠕动缓慢,导致便秘。  在糖尿病人群中,老年人占大多数。老年人本身由于神经、心理因素,植物神经受抑制,排便反射迟钝,膈肌、提肛肌、腹壁平滑肌群收缩力与消化腺分泌减少,粪便不如成年人柔软;牙齿又不好,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少;活动较少。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排便困难。再加上糖尿病所致的胃肠动力和分泌的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更容易出现便秘。  糖尿病还多合并有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平时心脑供血不足,用力排便时会加重心脏负荷。合并便秘的糖尿病患者用力排便时血压会升高,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有视网膜微血管瘤或新生血管,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一旦血管破裂,会引起视网膜出血,进而导致失明。  糖尿病患者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大便习惯的改变,精神压力同时会对血糖有所影响,所以保持心情愉悦尤为重要。

Q: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原因是:药物剂量不足。感冒。冷暖因素。应激情况。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血糖反复,应及时找出原因,必要时找医生调整用药。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