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友骨折风险高?无外乎3种原因!

2023/6/4 6:38:54 举报/反馈

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的风险远超于健康者,无论是一型还是二型糖尿病者均要引起重视,定期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由专业医生评估骨折风险,严格遵循医生嘱咐用药,把骨折风险降到最低。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高?

1、跟疾病本身有关

由于持续性高血糖、多尿等而加快骨钙流失速度,再加上炎症反应损害,自身免疫异常,从而降低骨强度。二型糖尿病者皮质骨骼结构受到损害,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风险高。另外,夜间频繁起夜;反应变得迟钝;低血糖;直立性低血压;平衡能力下降;视力异常等均会造成糖尿病者跌倒,以至于骨折。

2、跟降糖药有关

不少降糖药可增加骨折风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其中磺脲类药易诱发低血糖,常因为低血糖而跌倒造成骨折,特别是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用时发生骨折的风险更高。注射胰岛素可提升非椎体骨折几率,骨折后病程长,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3、代谢手术

合并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者需做代谢手术,手术结束后体重快速下降,再加上进食量减少,肠道吸收营养不良,从而影响骨骼健康。计划做代谢手术者,术前必须评估骨折几率,术后需做好干预。

糖尿病者如何管理骨折风险?

1、稳定血糖

血糖波动幅度大是造成骨折的高危独立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糖至关重要,但应防止出现低血糖,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

2、科学用降糖药

经评估糖尿病患者骨折风险高,那么应选择能保护骨骼的降糖药,或是不影响骨骼代谢的药物,如GLP-1受体激动剂、二甲双胍。骨折风险较高的男性、绝经后的女性最好不要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特别是不能与磺脲类药联合用。患肾脏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用SGLT-2抑制剂前应评估发生骨折的风险。值得提醒的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的风险较高,所以小儿一型糖尿病者应引起重视。

温馨提示

日常还需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营养均衡,合理补充维生素D和钙;远离香烟和酒,严格控制钠盐摄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户外活动,利于改善骨骼强。若体力活动增加时,应调整用药量和进食量,防止出现低血糖。

(责编:梁绮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尿,多饮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者,任意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FPG)≥7.0mmol/L,为糖尿病患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  慢性并发症  大血管并发症:
  (1)脑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或早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堵塞性脑血管疾病多见;
  (2)心血管:患者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3倍,是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以冠心病较为多见.临床特点包括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时间早,女性糖尿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增高更为明显,无痛性心肌梗塞等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多见等等;
  (3)下肢血管:患病率比非糖尿病者高5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造成截肢者要比非糖尿病患者多10倍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肢体残废的主要原因.  微血管并发症:
  (1)肾脏:患病率尿毒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是糖尿病,特别是Ⅰ型糖尿病患者早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可有蛋白尿,高血压,浮肿等表现,晚期则发生肾功能不全;
  (2)眼底:双目失明比非糖尿病者高25倍,是糖尿病患者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神经并发症:
  (1)感觉神经:疼痛,麻木,感觉过敏;
  (2)运动神经:可见单神经麻痹引起的运动障碍,局部肌肉可萎缩;
  (3)植物神经:出汗异常,血压及心率变化,尿失禁或尿潴留,腹泻或便秘以及阳痿等.

Q: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如何对血糖进行管理?

糖尿病患者实现运动期血糖管理实际上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简单介绍如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建立血糖控制目标,一般情况下建议运动时可设定为150 mg/dl。糖尿病患者在对血糖进行管理时要借助血糖仪和胰岛素泵,对自己的血糖值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医生也可以帮助患者学习微调胰岛素剂量的方法,并鼓励患者在运动时应用。

Q: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如何对血糖进行管理

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加强对血糖的管理很重要,在运动前建立血糖控制目标,建议运动时设定血糖水平150mg/dl,运动中及运动后24-36小时需频繁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要学会微调胰岛素剂量的方法,鼓励患者在运动时应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