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医养生遵循“5气”?防病健身又延年益寿!

2023/3/1 9:18:49

中医认为,气为人之本,是维持生命活动最为基础的能量,能防御疾病,增强抵抗力,起到延年益寿效果。中医建议遵循5气养生,尤其是中老年人,有助于阴阳平衡,拥有健康的身体。

如何做到5气养生?

1、养精气

精和人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殖紧密相关,所以保精护肾是延年益寿的关键点。中医认为肾主藏精,常常纵欲可伤害肾精,消耗精气,从而损伤其他脏腑,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时可提前进入衰老或缩短寿命,所以生活中要有所节欲,控制性生活次数。

2、养元气

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无论是人体生长发育,还是各个脏腑器官生理活动,全部依赖于元气推动、激发以及温煦。每天说话太多而使得精神持续处于亢奋状态,气血逐渐向上冲,加快代谢速度,消耗肺气,抑制呼吸器官功能发挥,易造成全身乏力、胸闷气短、精神状态差等。因此应少说话,防止肺气耗散。

3、养血气

偏爱于肥甘厚腻食物,如肥肉、油条或油饼以及辣椒等,可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风险,因此应做到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采取少油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

4、养胃气

胃气即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功能良好能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把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脏腑器官,血液中有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有助于机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若脾胃功能差,没有任何食欲,那么就无法滋养身体,各种疾病接踵而来。日常饮食方面要有所节制,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果、豆类和肉类等,各种营养均衡摄入。

5、养肝气

肝主疏泄,能促进脏腑气机正常升降,维持精神情绪正常。常常发怒可造成肝气持续上升,肝气上逆而导致肝郁不舒。情绪跟肝火紧密相关,受到不良情绪刺激可损害肝脏,反过来可加重情绪失调,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因此应积极调节情绪,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让肝气顺达。

温馨提示

还有一个重点是养心气,心掌管人们的精神活动,心气不足可造成全身乏力、自汗和心慌等,同时也会诱发其他脏器病变。过度思虑、常常钻牛角尖均会损耗心气,所以应学会放松心情,适当按摩足三里穴、神门穴和内关穴等,着重吃桃子和樱桃以及红葡萄等,有助于养心气。

(责编:梁绮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Q: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等内容。

Q: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 1、食物养生: 老中医的顺口溜, 可做参照与践行。 生梨润肺化痰好, 苹果止泻营养高。 黄瓜减肥有成效, 抑制癌症猕猴桃。 番茄补血助容颜, 莲藕除烦解酒妙。 橘子理气好化痰, 韭菜补肾暖膝腰。 萝卜消食除胀气, 芹菜能治血压高。 白菜利尿排毒素, 菜花常吃癌症少。 冬瓜消肿有利尿, 绿豆解毒疗效高。 木耳搞癌散血淤, 山药益肾浮肿消。 海带含碘散淤结, 蘑菇抑制癌细胞。 胡椒驱寒兼除湿, 葱辣姜汤治感冒。 鱼虾猪蹄补乳汁, 猪肝羊肝明目好。 益肾强腰吃核桃, 健肾补脾吃红枣。 2、中医养生源远流长养生境界是“治未病”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3、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 4、房中养生:男女居室,人之大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人道不可废者。成年之男女,若长期没有性生活,对身体也是不利的。但是也要防止另一个极端,这就是纵欲。《黄庭经》曰:「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这方面历代养生家论述极多,毋用赘言。至于有的人淫乐成性,嗜欲无度,说什么「宁可花下死,作鬼也风流」,那是咎由自取。汉代枚乘《七发》云「明眸皓齿,命曰伐性之斧,如戏猛兽之爪牙」。吕纯阳诗云:「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代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这些决非耸人听闻之语,而应永为警戒的。 5、气功养生:学会吐纳法: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