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霜降节气过后元气不足,善吃黄芪补五脏!

2022/10/28 16:45:46

霜降过后,很多地区的气温就不断下降,也让不少人出现了一些气短、乏力、腹泻、感冒、怕冷、食欲不振等症状,却也查不出具体的疾病,这通常是体内元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元气不足时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中药,非常适合做成药膳和代茶饮来保健,可以很好的补充元气,它就是黄芪。

黄芪有什么功效?

我国许多地区早就有将黄芪作为食品使用的历史。黄芪是补气良药,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可单味使用,为增强补气作用有时还加入人参、党参等一起使用。

1、补中益气

黄芪,是中医处方中最常用的补气药,它的药用历史也非常久,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明代李时珍称其“为补药之长”,认为五脏之气都可以用它滋补。有气虚体质的人,平时适当用一些黄芪,能改善体质,补中益气,对全身都有滋养作用。气虚的典型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脉虚。

2、提高免疫力

黄芪还有补气益卫的功效,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止邪气入侵体内。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风寒。

3、利尿消肿

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

4、保护心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

黄芪如何吃?

我国许多地区早就有将黄芪作为食品使用的历史。黄芪是补气良药,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可单味使用,为增强补气作用有时还加入人参、党参等一起使用。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倦怠乏力,往往是气虚,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黄芪药膳。有些人经常自汗,天气变化后就容易感冒,中医认为是卫气不足,表虚不固,可用黄芪益气固表,预防感冒。另外,有些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民间也有黄芪煨大枣黄芪炖鸡等食疗方法。黄芪食用方法方便,可炖汤煮肉泡茶煮粥蒸米煮菜煎膏泡酒等,一般一日15~30克。

1、黄芪茶

生黄芪5~10克左右,清水洗净,煮沸或开水泡10~20分钟后饮用,可反复冲泡。也可加入枸杞子15克,水煎后服用,对气血虚弱的人效果更佳。

2、黄芪粥

黄芪50克左右,粳米、大米或糯米适量。黄芪用冷水浸半小时后煎汁,用煎过的汁煮粥就变成黄芪粥。也可用此法做成黄芪米饭。也可用黄芪15克、党参10克煎水取汁,后加入大枣30克、粳米100克,一同煮粥食用。

3、复方黄芪粥

著名老中医岳美中治疗慢性肾炎,有一个“复方黄芪粥”:薏苡仁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橘饼2枚,糯米30克,先以600毫升水煮黄芪30克,再加入上述其余几味熬煮,之后取汁放入糯米煮熟,日服2次,收效显著。

4、黄芪当归乌鸡汤

乌鸡肉250克洗净切块,当归15克、黄芪20克洗净,加水适量,文火煮熟后调味食用。可补益气血,固肾调精,适用于年老体弱、大病初愈、月经过多之气血不足、肾气亏虚者。脾虚气弱,体倦乏力、常自汗食少、易感冒者也可食用。

5、黄芪茯苓鲤鱼汤

黄芪50克,茯苓30克,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熟后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脾气虚弱的水肿、小便不利病人以及体虚气弱的老人可食用。

黄芪是药食皆宜、补气强身佳品,但服用黄芪也有禁忌。黄芪是药不是粮,用之对证则效,用之不当则害人。中医辨证为阴虚阳亢、气滞湿热、食积停滞、热毒炽盛者不宜用或需配伍运用,感冒发热、高血压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文章来源: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责编:家庭医生在线 通讯员:李朝、金小洣)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黄芪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