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评估腺瘤性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的方法!

2023/2/2 10:41:15 举报/反馈

一般息肉常见于肠道、胃、鼻子和胆囊等,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肠息肉,也就是生长在肠道黏膜表面上的多余赘生物。肠息肉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比如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等;一种是腺瘤性息肉,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发展成肠癌的风险极高。腺瘤性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

如何评估腺瘤性息肉是否会发生癌变?

1、息肉大小

直径小于1厘米的腺瘤性肠息肉,癌变风险低;直径超过一厘米,息肉直径越大,癌变风险就越高。

2、息肉形状

普通的息肉生长在肠壁上,有蒂跟肠壁相连接,易于发现和清除。平坦型息肉基底部宽,铺在肠壁上,难以被发现和切除,癌变风险比较高。平坦性息肉直径大于1厘米时需引起高度重视,以免短短几年内发展成大肠癌。

3、息肉的数量

一两个息肉癌变的风险低,肠息肉的数量越多,发生癌变的风险就越高。

如何降低息肉癌变风险?

1、调整饮食结构

采取低脂肪、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以鸡鸭鱼肉和奶类等来替代;通过清蒸或水煮的方式来烹调食物;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菌菇类、绿叶蔬菜和含籽的水果等;远离腌制和熏制食物,发霉或过期的食物必须扔掉。不能等到口渴后再喝水,时刻提醒自己多喝水,保证一天饮水量大于1500毫升,尤其是早晨醒来后、剧烈运动后喝水。

2、适度运动

逐步纠正久坐或久站的生活常态,每隔一小会应活动5~10分钟左右。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运动,一星期坚持4~5次,能改善胃肠道蠕动,增强胃肠道功能。

3、保证排便顺畅

长时间便秘可延长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持续刺激直肠黏膜,诱发慢性炎症,长久下去可诱发肠息肉。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次排便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拒绝憋便。

温馨提示

年龄超过45岁者;有肠癌家族史或多发性肠息肉家族史者应定期去医院做肠镜检查。若最近出现排便习惯发生改变、便血、粪便性状发生改变等也要及早就诊;积极治疗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血吸虫病等。

(责编:戚德富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胃息肉会是癌症吗

胃息肉是否容易癌变,与息肉的类型密切相关。胃息肉从组织学上可分为四类: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生长十分缓慢,癌变机会很小。腺瘤性息肉又分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此类型息肉最易发生癌变。据研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40%,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另外就是,息肉越大,癌变的机会也越大。所以,一旦发现有胃息肉,一般都主张内镜下摘除,目的是预防息肉癌变。由于胃肠息肉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因此,年长的、有家族病史的胃肠息肉病人,最好每隔一两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

Q:胃息肉会导致癌症吗?

胃息肉是否容易癌变,与息肉的类型密切相关。胃息肉从组织学上可分为四类: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生长十分缓慢,癌变机会很小。腺瘤性息肉又分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腺管状腺瘤,此类型息肉最易发生癌变。据研究,腺瘤性息肉癌变率约为5%~40%,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另外就是,息肉越大,癌变的机会也越大。所以,一旦发现有胃息肉,一般都主张内镜下摘除,目的是预防息肉癌变。由于胃肠息肉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因此,年长的、有家族病史的胃肠息肉病人,最好每隔一两年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

Q: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它可小至芝麻、绿豆,也可大至核桃大小。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那么,肠息肉有没有癌变的可能,一定会癌变吗? 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据临床观察,从发病年龄上,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左右。另外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 腺瘤等癌前病变,可以说相当于埋在人体的一个“定时炸弹”,但是,只要及时发现是可以“清除”的。肠镜是最好的“清除”方法——通过肠镜检查,能及时发现肠道息肉,并进行切除。因此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一两年做一次肠镜,尤其是家庭有肠癌或息肉史、长期排便异常的人,更应该及时做肠镜,预防肠癌的发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