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肝硬度值判断肝纤维化程度?

2022/7/18 7:42:51 举报/反馈

从慢性乙肝或丙肝发展成肝硬化时,需经历肝纤维化阶段,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过程,只要积极治疗,做好生活保健就有可能逆转。但一直拖着不治疗,生活无规律等,短时间内就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从而缩短寿命。一般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需定期去医院做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查,能准确识别肝纤维化,通过肝硬度值来评估肝纤维化严重程度。

什么是肝硬度值?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能显示肝脏硬度数值,这就是肝硬度值,属于无创的诊断技术,用于判断肝纤维化状态。正常情况下肝脏柔软,但发生纤维化的肝脏变韧;达到肝硬化阶段时肝脏逐渐变硬,患肝癌的风险也随之升高。通过肝硬度值能评估肝脏的健康状态。疾病和身体状况不一样,肝硬度值也大不相同,同时代表着不同的肝纤维化程度。乙肝患者肝硬度值超过9.0,很有可能是进展期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硬度值超过9.0时,说明进入进展期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检测有哪些指标?

1、无创肝脏弹性检查

无创肝脏弹性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对身体的创伤性小,随做随走,安全系数高且准确,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肝脏健康情况。

2、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和核磁共振等,能了解肝脏形态变化,但无法量化和诊断早期肝纤维化。

3、血液肝纤维四项检查

通过血液肝纤维四项检查能了解肝内纤维溶解情况。即使肝硬化达到中晚期,成纤维过程有可能完全静止,并不会把成分释放入血液,使得肝纤维化4项指标正常。

温馨提示

及早发现肝纤维化,正确评估肝纤维化进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那么就能避免肝纤维化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最准确的诊断方式是肝穿刺,但肝穿刺带来一定的创伤性,不能频繁重复做,所以首选肝脏瞬时弹性成像。除了做肝脏瞬时弹性成像外,还去做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毒复制情况。如果肝硬度值升高,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肝脏基础性疾病、是否正在服用药物以及自身症状等,根据病因针对性治疗,与此同时还需保肝抗炎。期间应远离香烟和酒,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拒绝一切伤肝的行为。

(责编:冯莉莉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肝纤维化指标是什么?如何确诊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奏,发现肝纤维化要积极治疗,以缓解肝纤维化的进展,阻止向肝硬化演变。肝纤维化程度能否缓解,需要早期发现肝纤维化。临床上肝纤维化指标主要包括四项:前胶原、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酶。  1、PC3(前胶原)反映肝内3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正常值大于120ug/L。  2、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这种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大于130ug/ml。  4、HA(透明质酸酶),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这种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大于110mg/L。

Q:肝硬度指标89属于哪个阶段

你好,一般来说,肝硬化硬度的正常指标范围为2.8-7.4 kPa。患者现在是8.9kPa,得结合你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肝纤维化,此外不知道患者是何种肝炎,拿最常见的慢性乙肝患者来说吧,如果胆红素正常,肝硬化硬度≥9.4 kPa可诊断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硬度7.4 kPa可排除进展性肝纤维化。所以说,需要综合血清胆红素水平,不同肝病病种,以及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等等综合考虑。

Q:肝纤维化指标是什么?如何确诊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奏,发现肝纤维化要积极治疗,以缓解肝纤维化的进展,阻止向肝硬化演变。肝纤维化程度能否缓解,需要早期发现肝纤维化。临床上肝纤维化指标主要包括四项:前胶原、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酶。  1、PC3(前胶原)反映肝内3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正常值大于120ug/L。  2、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这种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大于130ug/ml。  4、HA(透明质酸酶),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指标,这种肝纤维化指标正常值大于110mg/L。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