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要想孩子睡眠好,父母要避开睡眠的4大误区!

2022/2/2 7:46:27

对于孩子来讲睡眠质量非常重要,睡眠不足、质量差会导致孩子的智力发育受影响。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因为缺乏专业的育儿知识,加上一些错误的认知导致孩子睡眠质量受影响,也让发育被阻碍。因此要让孩子拥有优质睡眠,就要先避开睡眠错误认知,并且采取正确方式。

关于小儿睡眠要避开哪些误区?

1、白天少睡,晚上就能睡得好

对于孩子来讲,白天少睡会导致晚上的睡眠更糟糕,由于小孩子遵循的是睡眠促进睡眠法则,也就是说前面一觉没有睡好会影响下一次睡眠,若前面一次最好能促进下一次睡眠,所以孩子白天睡得好能提高夜晚睡眠质量,有调查发现白天睡眠少的孩子晚上入睡更困难。

2、卧室光线越暗孩子睡眠越稳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在白天能睡久一些,选择厚厚的遮光遮脸,让环境更黑暗。虽然黑暗的环境有利于延长睡眠时间,但因为白天和夜晚不同,白天和夜晚的睡眠环境太相似,会让孩子不能区分白天和睡眠模式,容易导致睡眠颠倒。所以在白天睡觉只要拉上窗帘即刻,适当的光线能促进孩子身体生物中,形成更好的日夜调节模式,能按时入睡,不易引起睡眠问题。

3、抱在怀里睡会更香

袋鼠抱睡现象在目前很普遍,都认为这样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其实抱睡并不能提高孩子的睡眠质量,反而会阻碍睡眠能力发展。孩子后期出现各种睡眠问题,所以若不是有特殊原因,如生病、早产等问题,在孩子入睡时及时将其放到舒适的床上入睡。

4、孩子睡觉需要哄

大部分父母会通过哄睡的方式让孩子快速入睡,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自我安抚能力会逐渐成熟。他们的安抚能力除了和自身的感官身体控制能力发展有关,如果父母哄睡时间过多。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发展能力,也会让孩子在逐渐长大的同时无法自然入睡,影响睡眠。

温馨提示,错误的睡眠时间父母要了解清楚并且运用正确的育儿方式,若发现孩子睡眠质量差要先了解原因,看是否因为环境温度过高、环境过于嘈杂,睡前过于兴奋以及身体是否存在疾病等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就能还孩子一个好的睡眠,让孩子发育不受影响。

(责编:何诗雅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小儿咳嗽用药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气候干燥、温度变化大,咳嗽是小儿这时候最常见的病症。中医认为小儿咳嗽,病变在肺。小儿咳嗽易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肺脏娇嫩,常有不足,抵御外邪能力薄弱等内在不足。专家指出很多妈咪不懂医学知识,存在小儿咳嗽用药误区。  误区一: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小儿咳嗽不单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如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二:一咳嗽就用镇咳药  镇咳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发挥止咳功效,只能起到短暂缓解症状的作用,且依赖性较强,所以小儿咳嗽不宜马上给予镇咳药,这不利于痰液的排出,会堵塞呼吸道,导致肺部感染,造成肺炎等疾病,因此应该先进行祛痰治疗,痰液排除后咳嗽自然会减轻。  误区三:使用成人止咳药  小儿与成人体重、生理、病理不一样,一些成人能用的药物成分,小儿用后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小儿咳嗽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祛痰止咳药,既排痰又止咳。  误区四:只看到咳嗽,忽略其他症状  小儿常常由于饮食不节,同时有腹胀、咽痛、大便干、便秘等内热症状。妈咪们选药要同时关注小儿胃肠症状。  误区五: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由疾病引起或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儿童在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地将痰液咳出,痰液滞留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分,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因此儿童有了咳嗽就应该及时查出病因及时治疗。  小儿咳嗽,妈咪要重视,同时学会居家合理用药。另外在饮食上,小儿咳嗽调理应忌冷、酸、辣食物;忌花生、瓜子、巧克力;忌鱼腥虾蟹;忌补品;坚持少盐少糖,不食或少食油煎炸食物,宜多喝水,饮食宜清淡。

Q:怎样提高宝宝睡眠质量

我们可以看到,婴幼儿的睡眠远远比成人要多。新生儿除了吃奶或尿布潮湿的时候醒着以外,几乎都在睡眠。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健全,大脑容易疲劳,多睡眠正是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大体如下(小时):初生20九个月14-15二岁12.5七岁11两个月16-18十二个月13-14三岁12七岁以上9-10四个月15-16十五个月13五岁11.5为什么小儿爱踢被子,如何防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从睡眠谈起。睡眠的目的是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熟睡以后,人体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外界的轻微刺激(例如走路、开门、关灯、谈话声音等)都不能传入大脑,人体暂时失去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使整个身心都得到休息。但是,在刚入睡还没有完全睡熟或刚要醒来还没有完全醒来的时候,大脑皮层处于局部的抑制状态,即大脑皮质的另一部分仍然保持着兴奋状态,只要外界稍有刺激,机体便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尤其是小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兴奋后极易泛化,当外界条件稍有改变时,如白天小孩玩得过于兴奋、睡前家长过分逗引小儿、睡时被子盖得太厚、睡时衣服穿得太多、睡眠姿势不佳、患有疾病等,均可引起小儿睡眠不安、踢被子、讲梦话、哭吵等。那么,如何防止小儿踢被子呢?首先,睡眠时被子不要盖得太厚,尽量少穿衣裤,更不要以衣代被。否则,机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困难,小儿闷热难受,出汗较多,怎会睡得好呢?他就不得不采取“行动”把被子踢开。目前衣料种类繁多,一些家长喜欢用化纤面料给孩子做衣服,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化纤类衣料透气性差,不利机体散热。我们主张用柔软透气吸湿性好的棉织物给孩子(特别是婴儿)做衣服,被子也应选用轻而不厚的。其次,在睡前不要过分逗引小孩,不要恐吓小孩,不讲恐惧故事,不看惊险电影或电视,白天也不要玩得过于疲劳。否则,小孩睡着后,大脑皮质的个别区域还保持着兴奋状态,极易发生踢被、讲梦话等睡眠不安的情况。再则,要培养良好的睡眠姿势。头面部不要蒙在被子里,手不要放在胸前,最好让小孩向右侧睡。另外,有些疾病也是引起小儿踢被、睡眠不安的原因,如蛲虫病。因为蛲虫喜欢在晚上活动,当小儿入睡后,肛门括约肌放松,蛲虫便从肛门口爬出,在会阴、肛门周围产卵。蛲虫爬行的刺激,小儿可感到肛门口奇痒,常常迷迷糊糊用手去抓,有的甚至踢被,大哭大闹。家长不妨留意观察小儿肛门附近,如找到像一小段棉纱线样的小虫爬行,那便是蛲虫,应请医生诊治。如有可能的话,家长可以自行设计一个小睡袋,把小儿放在睡袋里。这样,家长可以安心休息,不必再担心小儿踢被子后着凉感冒。小孩子睡觉时,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踢被子。有时候一整夜要为孩子盖被几十次,严重影响了父母的正常休息。每年冬季更令父母不安,生怕小儿因踢被后着凉感冒。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牵在此介绍一种简易的方法:取一米长的橡皮筋(或松紧带),缝在棉被上端的两侧,缝制宽度与枕头相同,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床头螺丝扣上。这样小孩睡着后,翻身依旧自如。即使将被子踢开,由于橡皮筋的弹性作用,棉被马上又回复原位,重新盖在小孩身上。年轻的父母们不妨一试。不少宝宝站不会站,走不能走,但是,晚上踢起被子倒是动作干净利落。而1~2岁的宝宝,运动机能已经发育,踢起身上的被子更是没商量。上海桃浦新村幼儿园亲子班的一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宝宝好像孙悟空转世,晚上明明是头朝西睡下,早上起床,宝宝已经是180°的大调头,被子全压身下。这样能不感冒?她和老公只能夜里轮流“值班”,时不时地起来给儿子盖被子。好辛苦!宝宝为什么踢被子???白天玩得太厉害了,或者临睡前玩了刺激的游戏之类,睡觉也不肯安宁喽;??晚饭蛋白质吃得过多,食物太腻太油,肠胃负担重,不舒服,孩子就睡不安稳了,不断翻身。??盖得太热太重。??有的宝宝天生睡相不佳。??宝宝的床太大。妈妈的误区1——让宝宝穿衣睡觉。“就算宝宝踢光被子,也还有衣服保护着,就不怕他着凉了。”大多数妈妈都有这样的想法。一位儿保医生曾告诉我,最厉害的一位妈妈竟让宝宝穿3件毛衣睡觉。上海市儿童医院前院长孙惠女士,是我国著名儿科护理专家,曾长期担任该院的儿科护理部主任,她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说:“对待宝宝踢被子,妈妈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让宝宝穿衣睡觉。据我的观察,越是让孩子穿衣睡,孩子越要踢被子,太热、不舒服是宝宝踢被子的第1原因。”你想,且不说冷热,穿这么多衣服睡觉多不舒服,宝宝不会述说,只能本能地动来扭去,衣服是扭不掉的,倒把被子蹬掉!穿衣睡觉不符合科学,弊端多多——1.非常不舒服,孩子会睡不安稳,不信的话,妈妈自己穿上睡一晚试试。2.穿厚衣、紧身衣、不合体的衣服睡觉,会影响血液循环,身体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宝宝的发育。3.容易使皮肤的抵抗力减弱,增加感染皮肤病和感冒的机会!4.不利于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关键词:应该让宝宝脱衣睡觉。妈妈的误区2——被子盖太多,温度过热。怕宝宝着凉,妈妈的心理状态总是宁可给孩子盖厚一点、盖暖一点。少盖会冒着凉的风险,妈妈不敢。而实际上,恰恰是因为被子又热又重,宝宝才踢被子。中福会托儿所的沈一平老师,多年带寄宿制小班,对婴幼儿睡眠问题颇有研究心得,富有实际经验,她认为:“孩子晚上踢被子的主要原因是太热。”在中福会托儿所,寄宿制班的孩子们晚上踢被子的情况并不多见。因为老师都是根据季节气温决定孩子盖被的厚薄。在中福会托儿所,冬季晚上的室温一般保持在15℃左右,孩子们盖1条中厚被子,加1条薄的晴纶小被。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一般还开着窗。不过,同样的被子、同样的室温,班上有2的孩子却还是要踢被子,老师手一摸,发现孩子满头是汗。这2个孩子白天也比其他孩子穿得少,容易出汗,原来他们是属于那种特别怕热的孩子。晚上就让他们比其他孩子盖得更少,问题马上解决,踢被子的情况不再发生了。关键词:太热是孩子踢被子的主要原因。怎样观察小儿的睡眠?不同月龄的小儿睡眠时间的长短不一样,下面介绍一下不同月龄小儿应睡眠时间及如何观察小儿睡眠。(1)新生儿:一昼夜要有20小时为睡眠时间,睡眠时要观察小儿的姿势是否正确。(2)2~3个月:每天除吃奶、大小便外均为睡眠时间,约18小时,观察同上。(3)4~6个月:白天要睡眠3次,每次约需2小时,共约6小时,观察同上。(4)7~12个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也在2小时左右,共约4小时,观察同上。(5)13~18个月:白天睡眠2次,每次约1.5~2小时,共约3~4小时,观察同上。(6)19~24个月:白天睡眠一次,约2~2.5小时,除观察睡眠姿势是否正确外,还要观察是否闭眼,睡得是否安静,是否睡够应睡的时间等。(7)25~30个月:白天睡眠一次,约2.5小时,除观察睡眠姿势正确与否,还需看安静入睡否及醒后经成人提醒能否安静躺着,不影响别人,是否睡够应睡的时间及醒后精神是否饱满愉快等。(8)31~36个月:白天睡眠一次,约2小时,除观察睡眠姿势是否正确,还要看是否主动躺好,是否安静入睡,醒后能否静卧、不哭不闹等。(9)4岁以上:白天睡眠一次,约2小时,观察内容同上,同时成人应经常注意是否有不良习惯,如吃手,吃被子角、蒙头睡等,对睡眠不安的要仔细进行观察,找出原因,及时给予治疗处理。通过仔细地观察婴幼儿睡眠状态,可以了解婴幼儿身体是否健康,或者是否已患疾痛,正常婴幼儿的睡眠是入睡后安静,呼吸轻而匀,头部略有微汗,面目舒展,时而有微笑的表情。如果出现下列睡眠异常现象,则往往是病患潜伏或发病的征兆:(1)睡眠不实,时而哭闹乱动,睡眠不沉。(2)全身皮肤干燥发烫,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超过正常次数。(3)入睡后不安宁,头部多汗(湿了枕头),时常哭闹不安,摇头抓耳,睡眠易醒。睡后时有出现痛苦难受的表情或哭的表情。这些婴儿应去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并给予治疗。有些小儿睡眠的异常现象是由于白天兴奋过度或饮食过量所致。有的异常如突然滚动或哭闹,则是排尿的表示。对这些现象可有针对性地处理。每个小孩有其独自的睡眠规律和睡眠表现,应该视具体情况而灵活处理。要睡好,就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白天要定时喂奶,睡前的一次奶可以稠一些、晚一点喂(21:00-22:00)。吃饱后夜里尽量不要再喂,不吃,一般不尿也就不要换尿布,任其熟睡至天亮。孩子要单独睡,不要和母亲合睡,这样空气新鲜,孩子也不致因为母亲离去而睡不着(熟),母子都能休息好。母亲睡得过沉,合睡有时会把孩子压着,甚至压死,单独睡就不会发生这种意外。孩子盖的被要轻软、温暖、舒适,不宜太多。睡前不要逗闹孩子或随便吓唬孩子,以免过于兴奋影响睡眠。也不要养成抱在怀中抖动,拍背或含着奶头才入睡的坏习惯,应该放在床上让孩子自己睡。怎样哄婴幼儿睡觉?夜间婴幼儿入睡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睡前玩个不停,想睡时,一躺到妈妈怀里就睡着了。有的睡前要吃奶,临睡时还要吮着空奶瓶。有的小儿按规定的时间上床入睡。有的孩子上床后则折腾好久才可入睡。那么,如何让婴幼儿按时入睡呢?(1)若小儿在睡前精力充沛,不愿早睡,那么白天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加他的活动量,让他玩得有点疲劳,但在入睡前则应让他静下来,不要过分兴奋,这样就有利于入睡。(2)睡前不给婴儿吃得过饱或过少,以免因胃肠不适或饥饿而影响睡眠。也不要过分逗引小孩,使小儿睡前保持情绪安定,防止过度兴奋。上床后,不应给予玩具,以免小儿因贪玩而不肯入睡。(3)对于半夜醒来的小儿,如果吃母奶能睡着,可以吃些母奶,或吃一些牛奶,使其安静入睡。这不必担心会养成不良习惯。因随着幼儿的长大,半夜醒来吃奶的习惯会渐渐消失。(4)幼儿多数喜欢妈妈陪他一起上床入睡。这样孩子会十分安心、愉快;在妈妈甜美的催眠曲下,安安稳稳地睡去。但要注意,不要养成从小抱着入睡的习惯。要培养成1岁时愿意自己躺下入睡,2岁时能按时上床入睡,且不需父母陪伴,3岁后能自己上床盖被,醒后下床穿上拖鞋。婴幼儿睡觉易醒是怎么回事?年轻的父母都对宝宝的睡眠十分关心,希望孩子有香甜的睡眠。可有些婴幼儿特别容易于睡眠中醒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生理因素: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功能不够协调,易兴奋,稍有外来的刺激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导致婴儿惊醒,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婴儿的渐渐长大,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步步完善,这种生理现象会自然消失。(2)进食过饱:常言道:“胃不合,卧不安”。有的妈妈不管孩子饿不饿,睡前总要给加餐点心,致使小孩感到不舒服,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吃奶的婴儿,有些妈妈习惯于喂着母乳伴宝宝入睡,结果导致孩子睡时食奶过量,腹胀易醒,醒后年轻的母亲却又立即用奶去安抚,结果形成恶性循环。(3)疾病因素:小孩肠寄生虫病是幼儿睡觉不稳的最常见的原因。如患寄生虫病会引起孩子消化不良与营养不足,出现贫血、易惊等症状,早期佝偻病的小孩也常睡觉易醒。(4)环境因素:小孩在睡觉时,室内光线过强,家人在看电视及大声谈话说笑均会干扰幼儿的正常睡眠,易于惊醒;小儿夜间易踢被子,或被子盖得太厚太重,这都会造成孩子睡觉时过冷或过热,引起幼儿烦躁不安、手脚乱动,这亦是睡觉易醒的常见原因。(5)兴奋过度:有的幼儿白天或睡前游戏玩耍过度,或听了、看了惊险故事、电视。常可造成幼儿入睡困难;即使睡着了,智力发育较好较快的孩子也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孩子常可在梦中惊醒。哪些因素影响小儿睡眠?影响小儿睡眠常见的因素有:(1)不良睡眠习惯,睡眠时间无一定规律或睡前由人抱着走动、摇晃或唱催眠曲等。(2)白天过度兴奋或紧张,受惊吓、太热、太闷,蚊虫咬或尿布潮湿等。(3)小儿对梦中的一些可怕事情不能明辨真假,造成恐惧心理而影响睡眠。(4)小儿肠道寄生虫病,如小儿蛲虫病,每晚蛲虫爬出肛门造成瘙痒,影响入睡。(5)饥饱不适,被褥过暖,过厚,使小儿身体产热难以散发,或盖被过少,使小儿受凉。(6)大一点的小儿睡眠不好,常与生活习惯改变和情绪的变化有关。例如睡眠场所的变化,或睡前听了怪诞的故事或看了惊险的电影,以致情绪久久安定不下来。(7)各种疾病,也会影响睡眠。如何安排幼儿白天睡觉?宝宝长到1周岁以后,会对周围的环境兴趣增加,学说话,还会做许多简单地动作,如“再见”、“谢谢”等,确实讨人喜欢。但随着一天天长大,宝宝越来越贪玩,白天难以入睡,有的一定要让奶奶抱着、拍着才能入睡。大家都知道,充足的睡眠对宝宝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生后1个月的小儿除吃奶外,其余时间都是睡眠,随着小儿月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缩短。1岁之内白天睡2~3次,1~2岁白天睡1~2次,2岁以后睡1次即可。如果小儿的睡眠不足,就会出现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容易发脾气,还会影响小儿的长高。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安排宝宝的白天的睡觉呢?(1)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的房间要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略微暗淡些;不要在房间里大声谈话,要保持安静。(2)要让宝宝从小养成白天独睡的习惯。在安排宝宝入睡前半小时,要设法让他安静下来,并和宝宝一起来到床前,将睡觉用的被褥准备好、并注意训练1岁以内宝宝到睡觉时愿意自己躺下睡,不要养成抱睡的习惯。培养2岁的宝宝能自动按时去睡,不需父母陪伴或拍着入睡。3岁以后能自己上床盖被睡觉,不需父母照管。有条件的最好与父母分床,让宝宝独睡小床上,较大的幼儿可睡在另一房间。(3)睡觉时不要把玩具带到床上,也不要摇晃宝宝或轻拍其身体,更不要讲紧张、恐怖的故事,但可以低声唱一些催眠曲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入睡。(4)白天睡觉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效果。一般以1小时到2小时为宜。

Q:儿童癫痫的诊断应避免哪些误区呢?

  1:睡眠诱发试验或部分睡眠剥夺诱发试验。 不论是自然睡眠还是药物诱发睡眠,可以提高癫痫波发现的阳性率,不仅阳性率可能达90%以上,且无损伤性,可以多次重复,可适合于睡眠中发作的癫痫及颞额叶癫痫发作,甚至West综合征患儿清醒时,描记阴性而在睡眠中出现阳性。睡眠诱发试验时一定要有清醒至睡眠的周期描记,特别是要把握住浅睡期与中睡期最容易出现癫痫波,而深睡期阳性出现率就大大地降低了,同时对睡眠中出现的纺锤波和顶尖波,更不能把它当作痫样放电,顶尖波是出现在中央区顶部,多呈三相波,可以单个或成串出现,是区别癫痫波的重要点,若不加以区别或不能区别,则易误判断为癫痫波,那么24小时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的假阳性,就可能大大增加。 2:儿童时期的后慢波。 儿童时期的后慢波,在儿童78岁,甚至10岁以内儿童,在两大脑半球后部(枕部)出现形如尖慢波的后慢波。后慢波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至消失,很多没经验的医生,很容易把它当成尖慢综合波 3:过度换气时慢波化,甚至出现筑城状态。 这在能够做过度换气的儿童癫痫患者,到30岁左右青年,在过度换气,过多地排出CO2后,体内产生呼吸性碱中毒时,容易诱发两侧大脑半球的慢波化和痫样放电,对于过度换气时的慢化波提前于过度换气后30秒内出现,过度换气停止后1分钟不能恢复,或者左右不对称,或明显突出于背景的尖慢棘慢波阵发。现在有不少脑电图实验室,在儿童癫痫患者过度换气时的慢波化,不加分析都冠以不正常。这结果往往导致把不是癫痫发作的小儿推向癫痫诊断.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