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长肿瘤与“癌症性格”有关?名中医教你防癌抗癌

家庭医生在线 2021/6/1 11:14:51 举报/反馈

近年来,我国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杀手。肿瘤高发,一方面与我们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有关;另一方面,也有医学技术进步,群众对肿瘤认知度提高,主动筛查及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肿瘤的原因。

虽然肿瘤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当患者确诊为肿瘤时,免不了还是会存疑,为什么会得肿瘤?“癌症性格”、“癌症体质”真的存在吗?为探究肿瘤发病的背后真相,科学防癌治癌,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大科主任、肿瘤学科带头人吴万垠(专家预约)主任给大家带来专业的解答。

人为什么会得肿瘤?高危人群有这5类

中医认为,人体发生肿瘤是由于正气亏虚导致的痰、瘀、毒互结而形成的实体肿瘤,实体肿瘤进一步导体人体正气亏虚,所以肿瘤是正邪互增互竭的疾病。

这与现代医学认为的人体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免疫力下降、基因突变而致癌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中医上,先天正气不足,人体体质出现偏颇,不同的病因导致脾肾和五脏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对痰、瘀、毒的清除能力下降而引发肿瘤。

简单来说,吴万垠教授将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划分为五类:

1、遗传因素

部分肿瘤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虽然肿瘤本身不会传染,但是病因会“传染”。同一家族里有共同的生活习惯、遗传基因,都是导致肿瘤有家族聚集发病的原因。“比较明确有遗传性的肿瘤是乳腺癌,直系亲属有女性患上乳腺癌,其姐妹、女儿得乳腺癌的概率相对增加;鼻咽癌也称为‘广东癌’,在广东地区发病率高,一是由于广东人具有鼻咽癌的易感基因,再加上感染EB病毒,二是可能与广东地区的生活习惯有关,如喜欢煲老火汤、粤语发音等。”吴万垠教授介绍。

2、癌前病变

癌症的发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微小病变日积月累逐渐演变。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日后可为胃癌埋下伏笔;肝癌也是从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步步演变。

3、不良的饮食习惯

中医古话讲“病从口入”,许多癌症其实是“吃出来”的。饮食不节是中医内伤病因之一,包括饮食不节制、饮食不洁净、饮食偏嗜等。

吴万垠教授指出,饮食不洁净指在进食过程中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如霉变食物可引起肝癌,多人聚餐时未使用公筷而容易交叉感染幽门螺杆菌;饮食不节制指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现在国外认为高热量食物如红肉、油炸食物可以与肠道肿瘤关系密切;咸菜、腌菜、喜饮热汤热茶等是胃癌、食管癌的高发因素。另一方面,年轻人饮食偏嗜,不注意荤素搭配,营养不均衡;饥饱失常也是常态,时而暴饮暴食,时而过度饥饿。

4、生物化学因素

工业的发达,使我们在无形之中也会无意接触到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新装修的房间内甲醛过高、核污染、病毒感染等是白血病、甲状腺癌高发的因素。HBV病毒跟肝癌、HPV病毒和宫颈癌、EB病毒和鼻咽癌等都是关系密切。

5、情志活动

怒、喜、思、悲、恐是正常人所具有的情绪,但不良的情绪却可致病,也是人们常说的“癌症性格”。如肝病患者脾气差、易怒时会加重疾病,增加肝癌发病;思虑过多、性格忧郁、容易恐惧、精神压力大,这些不良情绪虽不会直接导致肿瘤,但长期影响人体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让肿瘤有趁虚而入的机会。

1/3的肿瘤可以预防,1/3的肿瘤可以治愈

虽然近年来肿瘤高发,但它就像是只“纸老虎”,我们没有必要“谈癌色变”。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一定的癌细胞,但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来清除。只要在生活中避免肿瘤高发的危险因素,将防癌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多数的肿瘤可以有效预防。

“中医强调肿瘤是早预防、早发现和早治疗。”吴万垠教授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统计,全球三分之一的肿瘤可以做到预防,包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肝炎、HPV感染、EB病毒感染等癌前病变的患者及时治疗,定期体检;有家族遗传高危因素的人群及早筛查等,都可以避免肿瘤的发生。另外三分之一的患者通过早期发现、规范的治疗和定期随访,可以得到治愈。剩下三分之一的患者虽然得不到治愈,但通过现代的医学方法,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综合治疗后,可以让病人带瘤生存,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吴万垠教授强调,中医药治疗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可以使治疗疗效最大化。他建议,中医药治疗应该全称介入肿瘤治疗。中医讲“不治己病治未病”,“治未病”即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得病后要预防进一步发展,防范肿瘤亦是如此。

本文指导医生:
吴万垠

吴万垠教授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专科

擅长疾病:各种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特别是运...[详细]

(责编:麦琼璇 通讯员:孔抒帆)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