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产后缺乳怎么办?中医有妙招

罗颂平 来源: 罗颂平教授工作室 2021/5/20 11:57:23

产后乳汁很少或完全缺乏,称为产后缺乳。正常产妇,产后应有丰富的乳汁排出,足够养婴儿,因为新产后12小时即可喂乳。母乳是婴儿天然的最理想的食品,无论质和量都能随着婴儿逐渐长大的需要而供给,且内含母体的免疫球蛋白,可适当增强婴幼儿的免疫能力,这是牛奶、奶粉或其他喂养品所不能比拟的。据有关部门统计,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病率高于母乳喂养者5倍。牛奶内含的蛋白质和脂肪较高,不易为婴儿所消化吸收,容易导致消化不良等胃肠病,若消毒不良或放置过久,影响更大。近年来很多城市妇女产后为了方便或欲保持身体的健美,不进行哺乳,而用牛奶或奶粉等代替品哺养,这无论对婴儿营养的需要或经济的支出都是不上算的。故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母亲们用母乳喂养婴儿最少要4个月,这是从婴儿的健康着想。一般产妇每天的排乳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排乳量之多少与个人的体质、乳腺是否通畅及营养、睡眠、休息、情绪、哺乳能否定时等有密切的关系,需多方面加以注意和调理。

乳汁来源于脏腑、血气、冲任。脏腑健旺、血气充沛、冲任通盛,则乳汁分泌正常。《胎产心法》云:“产妇冲任血旺,脾胃气壮则乳足,”薛立斋云:“血者,水谷之清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说明产妇的乳汁是否充足,与脾胃血气是否健旺有密切关系。除注意饮食营养、生活情结外,治法当以补血气、健脾胃为主,佐以通乳之品,使来源充足,乳汁流畅,以满足婴儿哺养之需,俾能健康成长。但分娩6个月以后,乳汁会渐少,婴儿可适当佐以米面制品,10个月左右便应断乳,哺乳时间过长,也不适宜。

缺乳的原因,《妇人大全良方・产后乳少或止方论》云:“妇人乳汁,乃气血所化,若元气虚弱,则乳汁短少;初产乳房焮胀,此乳未通;若怒气乳出,此肝经风热;若屡产无乳,此亡津液。”《儒门事亲》说:“妇人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指出产后缺乳的原因有如下几种:(1)先天体质生理关系,(2)血气虚弱,(3)七情过度,(4)初产乳脉未通,(5)产乳过多耗损津血。依上所述,已概括了缺乳的各种原因,为诊治时指出了方向,但临床上以血气虚弱和肝郁气滞为多,一虚一实,兹分别阐述如下:

(一)血气虚弱证

临床上可见乳房发育不良,或乳头凹陷,乳房柔软无胀满感,乳汁甚少、清稀、或全无。体质虚弱,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短气,心悸怔仲,倦怠无力,饮食量少,大便溏薄或不畅。舌淡红、少苔或薄白苔,脉细弱。治宜补血益气,佐以通乳,方用通乳丹加减通乳丹(《傅青主女科》):党参30克、黄芪30克、当归12克、麦冬15克、木通10克、桔梗10克、猪蹄1~2只(去毛爪)

加减法:头晕目昡、心悸怔仲者,加川芎10克、熟地20克、元肉12克。饮食量少,大便溏泄者,加茯苓25克、陈皮5克、鸡内金10克、淮山20克。胸胁胀满、嗳气不舒者,加佛手10克、橘红皮6克、白芍15克。腰脊酸疼、膝冷乏力者,加巴戟天15克、桑寄生20克、杜仲15克、川断15克。恶露过期不绝者,加益母草30克、鹿角霜15克。口干渴者,加天花粉15克、玉竹15克。

(ニ)肝郁气滞

因产后或在乳期中,情志抑郁,或愤怒伤肝,以致肝失条达,疏泄不利,乳脉受阻,乳汁壅滞,因而乳汁涩少,甚或不行而全无。临床上可见乳房胀痛,乳汁黄稠稀少,精神忧郁,胸胁胀满,饮食减少,睡眠欠佳或多梦,或有微热、烦躁不宁。舌黯红、或尖边红赤,苔微黄,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通络下乳,可用通肝生乳汤加减。

通肝生乳汤(《傅青主女科》)

白芍20克、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术10克、熟地黄20克、麦冬15克、通草9克、远志6克、藿香9克

加减法:乳房胀甚者,加青皮6克、香附9克,以行气散结通乳。微发热者,加白薇15克、丹皮10克、王不留行12克,以清热通络。大便秘结者去白术、藿香,加枳实15克,大黄6克(后下)、火麻仁25克,以润肠行气通便。口干渴者去藿香、远志,加天花粉15克、丝瓜络12克,以生津清热止渴通络。

药膳调理:

1。猪蹄海参羹(经验方)猪蹄一只、海参15克(泡浸几天,去清灰味,切碎)、黄芪30克、当归12克。

制法和服法:清水2500毫升,慢火煎至600毫升,早晚作羹佐膳,连服几天

适应证:血气虚弱,营养不良之缺乳

2。下乳餐(经验方)火麻仁120克(磨碎)、瘦猪肉250克、黑米醋500毫升、生姜20克

制服法:共煮成汤,服用。

适应证:适应于乳汁不通者。

本文指导医生:
罗颂平

罗颂平教授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

擅长疾病:以中医药防治流产、不孕症和月经病[详细]

(责编:吴华玲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