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舌苔的6大常见类型要了解!

2021/3/29 8:28:51

在医院进行中医诊断的时候,一般都会让病人伸出舌头,这是常见的中医诊病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舌象反映出来一些疾病的特征。而这就需要了解各种舌苔的具体表现,根据不同的时态来进行判断。

中医舌苔类型有哪些?

1、舌质淡白

舌质淡白也叫做舌苔薄白,主要是寒症以及感冒早期的表现。舌质淡白是比较典型的,通常就可以选择性质偏温的药物来进行调理,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辛温解表药来进行针对性治疗。在饮食上就要注意避免吃一些偏寒凉的食物,比如凉拌菜或者是豆芽。

2、舌质白腻

舌质白腻多半是舌苔变厚导致的寒湿症或者是湿重的患者都会出现舌苔白腻的问题。在症状上就表现为体虚无力,并且日常生活中饮食不节制。长期出现舌质白腻就会引发腹胀或者食欲减退问题,还会诱发多种内脏病变。

3、舌苔微黄

舌苔微黄是热症的表现,主要就是脾胃湿热或者是肠胃积滞导致的,多见于消化道功能紊乱以及发热症状。通常患者会伴有口干口渴或者大便干结的表现,饮食上就需要选择清热利湿的食物,而药物上通常就选择辛凉解表药。

4、舌苔薄少

舌苔薄少或者出现舌苔部分剥落的情况,就表现为阴虚火旺证,这是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者寄生虫病的舌苔类型。可以选择一些滋阴降火的药物,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饮食来改善,一般就要避免吃辛温食物,比如羊肉或者大蒜。

5、裂纹舌

裂纹舌苔主要就是阴虚症状导致的,可以发现患者的舌苔上有明显的裂纹,根据疾病的发展,裂纹的深度还会不断加重,到了后期可能会出现变黄的表现。一旦引发裂纹舌,就要进行滋阴补血的治疗。

6、齿痕舌

齿痕舌就是在舌头伸出的时候可以发现额头侧面出现明显的齿痕。齿痕舌多见于湿重的患者,主要会影响到患者身体的调节功能,水湿内停或者是痰饮的患者比较常见。

一般是可以通过各种舌苔的表现来判断疾病的,这是由于舌苔变化能够客观的反映病情诊断疾病,而且作为辨证的重要依据存在。所以中医诊断中舌苔就有着较重要的临床意义,除了在初期诊断的时候,需要判断舌苔之外,还需要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舌苔来明确疾病治疗效果。

(责编:罗敏效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中医舌诊

舌头,和舌苔各自都有颜色,应该分别描述; 舌头颜色一般描述为:舌质红或淡红等,而舌苔颜色一般描述:舌苔黄腻等。 一般所谓的色是指 舌头的颜色; 关于““左边白滑舌” 难治”,是说明中医诊断方法的作用

Q:舌苔厚黄怎么回事

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附着于舌,所以舌苔最先能体现脾胃的功能,舌苔黄厚,说明脾胃湿热。当然,这只是最可能的原因,中医讲究四诊合参,光是舌诊就要看舌苔舌质

Q:宝宝舌苔发白

他的舌苔发白,而且有时会便出鼻涕状或者脱水状的东西,这两种情况是婴儿的舌苔发白,中西医对它的解释各有不同。中医会从舌苔上白渍的颜色和范围大小来看,是否孩子的脾胃不和。西医一般认为,孩子舌上的厚舌苔是消化道的窗口,与孩子的消化系统有直接的关系。孩子的舌苔发白可能是消化不良或患有肠炎。中西医均认为舌苔发白是患胃肠道疾病的表现。宝宝有时便出鼻涕状或者胶水状的东西,医学上称黏液便,是小儿肠炎的一种表现。病原菌有各型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这种肠炎的病情轻重程度不一,多数不发热,大便以黏液更为主,少数为脓血便,有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尿少等症状。你一定带宝宝去看医生,请医生给予及时、适当的治疗。婴儿舌苔发白是怎么回事,该怎样解决我家宝宝现在已经五个月,人工喂养,最近发现宝宝的舌苔发白,以为是喝奶粉喝的,但别人说不是,是孩子火大,不消除的话,孩子容易得病,不知是不是这个原因,该怎样消除舌苔上的白东西。可能是婴儿积湿,多喝点开水就会好转。我女儿前段时间也是如此,注意多喝水后,就明显好转了。上火,多喝白开水.多和点开水就没事了,可以添加点菊花晶新生的婴儿舌苔发白是病吗舌诊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孩子舌苔厚且白,中医认为胃肠有积热,避免过度喂养,多喝点水,或吃一些小儿化食丸类药即可消退。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