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每天行10000步才算是健康?

2021/5/16 8:51:58

散步是简单有效的有氧运动,既安全又易行,能增强体质,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防止多种疾病。但网上流传日行万步能减肥瘦身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走路受到很多人青睐,不过错误的做法会加重关节磨损,那怎么日行万步才算是健康的呢。

怎样日行10000步才算是健康?

1、不能盲目追求步数

成年人每天运动量约等于6000步,能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对于健康的成年人来说,6000步属于比较小的目标,体力和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会把1万步当做目标。但只是日常的散步溜达,根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有效的运动才能算是真正有效的步数,保证运动达到中等强度以上。身体健康的人心跳每分钟需在120~180次,慢性病或中老年人心跳控制在170减年龄,只要运动时心率达到以上标准,就可以成为有效运动。另外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专门抽出40~60分钟快步走。中老年人只要身体允许且掌握正确的走路姿势,可以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锻炼。不过关节异常、身体过于肥胖、体质差以及有慢性病和没有运动基础的人,不能盲目刷步数。

2、掌握好走路姿势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收腹,把下巴稍微抬起来,眼睛看向前方。先轻轻抬起腿迈出脚,让脚跟先着地,迈步时大腿需带动小腿,脚离地时需用力蹬地。上手臂自然下垂,走路时让手臂跟随身体自然摆动,一般摆臂幅度在30~45度左右。

3、掌握运动时间

快步走的时间可安排在17:00~22:00,工作比较繁忙的人,不妨走着上下班。若实在没有充足时间,不妨选择工作间隙分三次完成,同样也能起到健身效果。

4、掌握好运动强度

可根据心率来判断运动强度,以前从来没有锻炼的人,把心率控制在170减去年龄。经常锻炼的人,心率在180减去年龄。就拿50岁的人来说,走路时每分钟心率达到120次就是健康的运动,锻炼后保证身体稍微出汗、能正常说话和腿部有轻微酸胀感为度。

5、考虑其他因素

每次走路前必须做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在空气新鲜且道路平整的地方走路,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大量汗液丢失,应适当喝水,推荐白开水或矿泉水。另外需根据天气变化,调整好运动项目以及运动量,雾霾天气时尽量在室内活动。通常走路后人们食欲比以前更好,但一定要控制好饮食,选择低脂肪食物或新鲜蔬果,也可以多喝水来减轻饥饿感。

温馨提示

走路运动时需科学分阶段且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增加运动量,以免让身体一时承受不了而带来危害。通常孩子的心肺功能活跃,不妨选择强度大的球类运动或短跑。青少年可选择高强度的运动,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中老年人可选择强度小的快步走,每次运动前先做5分钟的伸展活动,避免肌肉拉伤或跌倒。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冠心病和骨质疏松患者运动前先咨询医生。

(责编:罗敏效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肿瘤病人如何进行运动养生调理?

尤其肿瘤病人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使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得到相应调节,从而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许多健身运动随时都可以做,一般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能得到活动的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慢跑等,也可选择做一些扩胸、伸腰、仰头的运动项目。若因健康原因不能到体育场所进行锻炼,也可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一些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等, 每次运动量以锻炼后感觉不疲劳为适宜,常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一般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20~140次/分为宜,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10~130次/分为宜。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以达到运动养生的目的。

Q:养生最好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运动养生是一种比较健康的养生方式。运动养生能起到保健作用,还能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心肺代谢,控制体重,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根据个人的身体特点和健康状况,最好的健康锻炼方式应根据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健康锻炼,如爬山、慢跑、快走、跳绳、游泳、瑜伽、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无论选择哪种养生方式,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Q: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养生主要包括:经络养生、体质养生、气功养生、运动养生、房事养生、情志养生、睡眠养生、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养生、顺时养生、四季养生、乐娱养生、部位养生、药物养生、沐浴养生、减毒养生、静神养生等内容。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