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一口好牙,从限糖减酸开始!

家庭医生在线 2020/9/19 6:07:06 举报/反馈

在这个时代,各种零食、碳酸饮料随手可得,使人们每天除了三餐之外还养成有摄入零食或饮料的习惯,加上大多数人没有餐后及时清洁口腔的习惯,从而导致牙龈出血、龋齿、烂牙、牙周炎等各种口腔疾病接踵而来。

2020年9月20日是第32个“全国爱牙日”,家庭医生在线呼吁大家关注口腔健康,增强口腔健康的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从基本的口腔卫生护理入手,养成均衡饮食、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实现“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保护口腔健康,从限糖减酸开始

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深受青少年群体欢迎,甚至有些人把这类饮料当作水喝。要知道,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中含有糖、酸性成分,如果摄入过多,很容易会使牙齿受到酸物质侵蚀,令牙齿变得脆弱和敏感,从而增加患上酸蚀症的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牙髓炎。

所以,想要拥有一口好牙,要从限糖减酸开始。减少摄入含糖类的饮料、糖果、蛋糕等甜味零食,以及碳酸饮料,切勿用饮料代替水,避免对牙齿造成危害。

除了限糖减酸外,平衡膳食也很重要。饮食多样化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12种以上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仅利于牙齿的发育,还能预防龋齿、牙周病、口腔癌等口腔常见病。

预防牙周疾病,要学会正确刷牙

牙周疾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影响人类牙齿健康与全身健康的一种主要口腔疾病,更是当代潜在的“无齿杀手”。细菌是导致牙周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而说到维护口腔健康,值得一提的便是刷牙的问题了。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副院长、广东省牙病防治指导中心副主任黄少宏在接受家庭医生在线编辑采访时表示,据门诊所见的患者,目前刷牙存在的普遍弊病是刷牙时间不足,不少人的平均刷牙时间是一分钟,无法达到刷干净的效果。

那么,如何刷牙才正确呢?黄少宏介绍,每次刷牙时间需要三分钟,每天刷牙两次。如果无法准确预测时间,有条件者也可选用电动牙刷,拥有智能定时时间。另外,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含氟牙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简便、低成本且有效的龋病预防措施。

牙齿健康关系全身健康,不同人群如何保持口腔卫生?

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冠心病、肥胖、糖尿病、脑卒中、癌症等等,与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关系密切。因此想要预防全身疾病,牙齿健康尤为重要。

保护牙齿健康除了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正确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限糖减酸外,还需要定期到口腔专科接受口腔检查,定期洗牙。对于口腔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然而,对于儿童、孕妇以及老人年这三个特殊群体,应该如何保持牙齿健康?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广东省口腔医院)海珠广场院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郑俊发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乳牙龋坏,所以家长要格外重视,首先应及时戒除使用奶瓶的习惯及夜奶习惯;其次是早晚正确刷牙,7岁前可由家长负责为儿童刷牙以保证口腔清洁质量;最后是定期口腔检查,对口腔问题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而孕妇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改变,相对更容易诱发口腔疾病,因此更应加强口腔卫生清洁工作,降低口腔疾病发生的可能。另外,郑俊发建议,育龄女性在备孕前应该完善口腔检查,如发现阻生齿要在怀孕前拔除,龋坏也应在孕前进行治疗。

老年人除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外,还有一点需要重点注意,即缺牙的问题。对于缺损或缺失的牙齿应及早修复,以改善生活质量,维持全身健康。

本文指导医生:
黄少宏

黄少宏教授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内科

擅长疾病:儿童牙病、牙体牙髓病、根尖周病的诊疗。[详细]

郑俊发

郑俊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擅长疾病: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病诊断治疗、牙齿缺失微创...[详细]

(责编:巫思怡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要成立全国爱牙日?

成立全国爱牙日的宗旨是通过“全国爱牙日”活动,动员社会各界量参与支持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口腔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和能,提高全国人民口腔健康水平。意义在于建立“全国爱牙日”是中国开展群众性口腔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创举,是推动中国牙病预防保健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三大重点防治疾病之一,每年的9月20日同样也是“世界爱牙日”。

Q:每年爱牙日宣传对预防口腔疾病发生有何效果?

1979年的时候,当时十几个部委联合发出的倡议,在全世界,我们中国是第一个设置爱牙日的。之所以要设立这个爱牙日,因为中国这么多的人口,我们现在是十三亿、十四亿人口,这么多的人口,那么多人有牙齿病、口腔疾病,如果要医生一个个的去治疗,打个比方,让现在全国所有的口腔科医生去把现在全中国老百姓口腔里的蛀牙去补好,可能补十年二十年都补不完。  中国这么多的人口,我们的口腔医生又不是太多,要去治疗是永远治疗不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老百姓自己有口腔健康的意识了,他自己注意了,预防才是最重 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八九年提出一个爱牙日。通过这二十一年来,爱牙日每年这么宣传教育,应该说效果是非常的好,所以预防这个东西,投入少,效果好。

Q:怀孕牙龈肿痛怎么办?

1、用淡盐水含在嘴里消炎消肿,一天三次!平时就火气大的人,可以喝些加盐的豆浆,清凉下火,又能给宝宝补充植物蛋白!另外饮食上应该多以清淡的为主,比如鱼啊不就用蒸的办法,即可以保留鱼的鲜香,营养还会比煎的丰富!多吃蔬菜就很有必要了!清淡饮食有助缓和孕期的一些紧张情绪也是一种胎教方法哦!2、孕妇金花胶囊主要成份:栀子,金银花,当归,川芎,地黄,黄芩,黄柏,黄连。产品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为棕黄色的颗粒;气微香,味苦。功能主治:清热,安胎。用于孕妇头痛,眩晕,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双目赤肿,牙龈疼痛,或胎动下坠,小腹作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小便短黄等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765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3、八味痛经胶囊8类清热,安胎。用于孕妇头痛,眩晕,口鼻生疮,咽喉肿痛,双目赤肿,牙龈疼痛,或胎动下坠,小腹作痛,心烦不安,口干咽燥,渴喜冷饮,小便短黄等症。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孕妇看电视有影响吗?孕妇看电视注意“四忌”一忌时间过长。一般不要超过2小时,每小时应起来活动5—10分钟,长时间不活动会加重下肢浮肿。二忌饭后立即看,饭后立即看电视会造成供给胃肠的血液减少,影响孕妇的消化吸收,三忌看惊险可怕的节目,四忌近距离观看(应距2米以上)荧光屏射出的少量射线对孕妇、胎儿均有不良影响,看后应洗手、洗脸、开门开窗。怀孕时如果牙床肿痛是为什么?由于怀孕,妇女体内雌性激素(主要是黄体酮)水平会有所增高,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物的反应,加重原有牙龈炎的程度。牙龈(即"牙床子")容易充血水肿、肥大增生、出血,医学上称这种病症为"妊娠期牙龈炎"。由于胎儿在母体中发育,骨骼和牙齿需要大量的钙和磷,这些钙和磷只能从母亲的饮食和骨骼中摄取,如果孕妇不能够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钙和磷,就会造成自身骨骼缺钙,骨质会变软。因此,支持牙齿的牙槽骨也会疏松软化。如果再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龈炎会转变成更严重的"牙周炎",造成牙齿松动乃至脱落。所以,在孕期,孕妇不但要注意营养,更要注意口腔卫生。某些地区认为孕妇不可以刷牙,刷牙后会落下"月子病",这是非常愚昧的错误的观念。孕妇不但应和平常人一样地刷牙,而且还应刷得更仔细,吃完东西后还应漱口、刷牙,这不但不会损伤孕妇的身体,还会有益于口腔保健,减少或减轻口腔疾病的发生妊娠期是妇女维护口腔健康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孕妇口腔健康直接影响婴儿健康,牙周炎孕妇的早产率(低于32周)是正常孕妇的37倍,生产低体重儿或围产期死亡率较正常者高出15%30%。今年9月20日第17个“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是“孕妇口腔保健”,中心口号是“关心孕妇口腔健康”。孕妇常见口腔疾病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长出的牙齿,其牙齿周围的牙根炎症。随着病情的加重,发炎会向耳后扩散到耳部、喉部及口底,更为严重的是,病人常会出现发热、全身倦怠等。此外,病人不能咬颌,且有口臭味。妊娠瘤这种病症较少见,一般发生在怀孕中期,这是由于显著的牙龈发炎与血管增生而形成鲜红肉瘤。肉瘤会在生产后随着荷尔蒙恢复正常而自然消失。因此,怀孕前应及早将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去除。蛀牙有些妇女有“怀孕时一定会坏牙”的错误观念,而任由牙齿虫蛀,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实,怀孕不一定会坏牙,而是因为怀孕时,孕妇生理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常会全身倦怠,并且常有剧烈呕吐的现象,一刷牙就会恶心、呕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废刷牙。急性牙龈炎有些较严重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经已经坏死,反而不会疼痛,病人已无知觉,但漫漫十月怀胎,便可能爆发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肿胀等急性症状,也会有无法忍受的肿痛。因此,但凡无髓牙、残根或以前已做过根管治疗而明显的有根尖病灶的牙齿,都应该及早就诊治疗或拔除、补缀,以避免孕期疼痛。孕妇口腔保健措施为了加强孕妇的口腔保健工作,医生建议做到以下几点:注意平衡膳食,选择有利于身体健康和非致龋性食物并遵循科学的进糖原则,少吃甜食,减少零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宜每隔3个月检查一次,已患有牙病的孕妇,治疗龋病和牙龈炎的最佳时间是妊娠中期,即妊娠46个月间;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加强口腔卫生护理。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