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教你从这7个方面来判断心绞痛!

2020/9/6 8:36:47 举报/反馈

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症状,也是冠心病的一种典型的症状,严重者可发展成心肌梗死、猝死等。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还有的是由于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引起的,供血不足主要源于冠心病,有些人会把胸痛当做是心绞痛,而一些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部疼痛,却不知道是心绞痛,所以如何辨别心绞痛是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的重要前提。

如何正确辨别心绞痛?

1、疼痛时间

一般心绞痛的时间不会过长,通常在3-5分钟左右,很少会超过10-15分钟,如果疼痛时间过长,或者持续性疼痛的话,一般不是心绞痛。

2、疼痛部位和范围

心绞痛的疼痛部位在胸部正中间,而不是在胸部左侧心脏位置,疼痛范围大,用一个手指指出的痛处或者压痛点,一般都不是心绞痛。

3、疼痛性质

心绞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痛”,它是很多种不适感形成,比如窒息感、压迫感、灼烧感等,而那些刺痛、钝痛感或者一闪而过的疼痛都不是心绞痛。心绞痛的程度也不会因为呼吸的轻重而改变。如果疼痛随着呼吸而改变,应该考虑是否是胸膜炎。

4、心绞痛的放射性

心绞痛的是属于一片式的疼痛,会影响到肩膀和上肢,可能还会放射至面部、腹部等,有的甚至只有这些部位疼痛,会被误认为是肩膀疼痛、胃痛牙痛等。

5、心绞痛的缓解

大多数的心绞痛会发生在负荷的同时,停止活动后症状会立刻缓解或消失,心绞痛发作时能立刻服用硝酸甘油或者相应的药物,也能立刻缓解。

6、诱发原因

引发心绞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暴饮暴食、情绪大喜大悲、抽烟酗酒、受凉高烧、体力消耗过大等。如在安静时心绞痛发作,就是由于冠心病引起的。

7、心绞痛发作时的体位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往往会选择坐着而不是躺着,因为平躺之后,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增加心脏的压力,心绞痛症状更加严重,所以心绞痛患者发作时通常会坐下来,等待症状缓解。

温馨提示:除了要懂得辨别心绞痛之外,还要注意预防心绞痛,劳逸结合的同时还要保持情绪的稳定,不要淋雨受凉。另外饮食方面也一定要注意,切忌暴饮暴食,控制盐、油、脂肪、胆固醇的摄入,多吃利于改善血管的食物,比如大蒜、山楂、洋葱等,切忌酗烟酗酒,烟酒不仅能引发心绞痛,还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判断心绞痛

你好,心绞痛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心绞痛是心前区的压榨样闷痛感或难以描述的不适感,可同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而非心绞痛可表现为疼痛、闪电样痛、刺痛等。严重者血压下降、气短、有濒临死亡感,在口腔含化硝酸甘油后5分钟内心绞痛的症状可趋于缓。祝你健康!

Q:如何判断心绞痛的严重程度?

如何判断冠心病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运动锻炼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一般采用以下心绞痛分级进行心绞痛严重程度的判断: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如一般行走和缓慢上楼等。快速长时间运动或剧烈活动才引起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行走或快步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和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200~400米以上距离或上一层以上的楼梯时受限。  Ⅲ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00~400米或上一层楼梯时受限。  Ⅳ级:不能无症状地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绞痛。  重点提示: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脉循环储备力相对高一些,诱发心绞痛的运动量比较固定,重复性强。而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冠脉残存储备力很低,心绞痛阈值没有多少余地,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Q:如何判断心绞痛的严重程度?

如何判断冠心病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运动锻炼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一般采用以下心绞痛分级进行心绞痛严重程度的判断:  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如一般行走和缓慢上楼等。快速长时间运动或剧烈活动才引起心绞痛。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行走或快步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和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200~400米以上距离或上一层以上的楼梯时受限。  Ⅲ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00~400米或上一层楼梯时受限。  Ⅳ级:不能无症状地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绞痛。  重点提示:心绞痛Ⅰ级的患者,其冠脉循环储备力相对高一些,诱发心绞痛的运动量比较固定,重复性强。而心绞痛Ⅳ级的患者,冠脉残存储备力很低,心绞痛阈值没有多少余地,随时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