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急性心肌梗死在冬季如何饮食?

2020/1/17 8:24:22 举报/反馈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冠状动脉闭塞,部分心肌得不到充足血液供应而引起坏死。冬季是疾病高发期,一定要做好饮食护理,降低复发率。

急性心肌梗死饮食注意哪些事项?

1、保持清淡饮食

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采取少量多餐原则。病情好转之后再半流质饮食,可适当吃鸡蛋清、鱼肉或瘦肉末,主食可吃面包面条面片和馄饨、粥类,不能吃的过冷过热。另外要维持大便通畅,不能过度用力排大便。

2、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

调整好水和电解质平衡,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若伴有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要限制钠盐摄入。镁能保护缺血性心肌,可以适当吃含镁丰富食物如有色蔬菜海产品、肉类、小米等。

3、限制总热量摄入

心肌梗死2~3天,以流质食物为主,每天的总热量在500~800千焦,液体量控制在1000毫升,可选择米汤藕粉、淡茶水或红枣汤。不能一次性吃太多,以免引起心律失常。期间不能吃刺激性和胀气的流质饮食,如浓茶浓咖啡或豆浆牛奶等,需结合病情变化及血液电解质来调整补充钾和钠。

4、限制脂类摄入

饮食方面要遵循低胆固醇、低脂肪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原则。等病情稳定后再慢慢恢复活动。脂肪每天限制在40克。如果伴有肥胖的话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热能摄入,维持正常体重。

5、采取少量多餐原则

吃饭时细嚼慢咽,一天可吃5~6顿7分饱即可,不能暴饮暴食,低盐低糖分低脂肪饮食。戒掉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可多吃绿叶蔬菜水果如胡萝卜燕麦片,黑木耳西红柿等。另外要注意钠和钾平衡,随时调整电解质和水失衡问题。若病情严重不能口服的话,需完全胃肠外营养。

温馨提示

急性心肌梗死饮食采取低胆固醇和低脂肪,可选择花生油、玉米油和菜籽油当做烹调油,因为植物油中不含有任何胆固醇。少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动物脂肪,每天胆固醇摄入量不能超过300毫克。另外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避免搬太重的物体,保持精神放松。过饥饿和饱餐状态下不能洗澡,洗澡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服,外出时尽量戴上口罩。多参加户外活动来促进血液循环。

(责编:麦琼璇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急性心肌梗死分类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一般分为急性ST段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不明显 ,但可通过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发现。在国际上,急性心肌梗死被分为原发性的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肌梗死、贫血、感染、炎症等因素导致的心肌梗死、猝死型心肌梗死、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及与冠状动脉搭桥相关的心肌梗死。

Q: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强入院前就地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Q:如何妙用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急性心梗很常见,甚至就出现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亲人、朋友可能就有过这个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能够及时明确诊断,那么治愈率还是比较高的,否则会直接危及生命。 要诊断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三个条件: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主要有压榨性胸痛,伴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等;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简单分为ST段抬高型,和非ST段抬高型;肌钙蛋白(cTn)是目前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但是这三个条件并不需要同时具备,也就是说只要同时具备其中二个条件,就可以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要积极进行介入、溶栓、抗休克、镇痛、吸氧等治疗。 单单一个条件,不能做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在这三个条件当中,最容易获得的就是症状和心电图,这一点并不难理解,病人之所以去医院,本身就是有症状的,入院后医生一问便知。同时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也是比较典型,并不难确定。而做心电图检查也是能比较快知道结果的。这样医生就可以根据症状和心电图结果判断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典型、心电图结果典型的,一般不需要等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肌钙蛋白有二个缺点,一个是获得结果所需时间比较久,化验一般需要四十分钟;另一个是肌钙蛋白,不是一有心肌梗死马上就升高,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有经验的医生诊断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是不等肌钙蛋白化验出结果的,这样会耽误治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肌钙蛋白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毫无意义,因为还有一种情况需要了解肌钙蛋白值。那就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这种心肌梗死有症状,但心电图却不表现出来,这时就需要肌钙蛋白来验证了,而这种心肌梗死也不需要立刻开通血管,所以可以稍微等等结果,为诊断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