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常见的血糖监测误区

2019/10/19 8:00:05 举报/反馈

糖尿病患者由于对自我血糖监测认识不足,甚至许多患者不知道为什么监测,该怎么监测等等,特别是没有足够的金钱和亲友支持,还有难以改变的不良生活习惯,目前也成为糖尿病患者导致自我血糖监测误区的重要原因,那么常见的血糖监测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感觉身体极度不舒服时候才监测血糖。专家早就指出过,引起血糖的波动因素有很多,如饮食,运动,情绪,睡眠和服药等情况,等到感觉身体极度不舒服的时候才监测血糖,到这时已经无法判断造成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源头问题无法解决,血糖势必无法达标。

 误区二:只要感觉好,医生不必找。感觉自我良好的,并不一定代表血糖控制良好。不能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血糖正常,就不监测血糖,不去就医;自我感觉良好时,可能是由于血糖确实控制在正常水平。但也有可能是不正常的状态,只是没出现症状而已,其实很有可能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血糖波动就已经让神经和血管受到损伤了。

 误区3:没必要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专家建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值,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到3个月内整体血糖控制水平,是不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等因素干扰的。目前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监控糖尿病模范标准。

误区4:只测餐前血糖不测餐后血糖。专家建议:根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相关性更强。在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餐后高血糖的问题,餐后高血糖会带来很大危害,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增加肿瘤风险。因此,要想控制好血糖,既要监测餐前血糖,更要监测餐后血糖。

误区5:家用血糖仪的结果不可靠。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可了解自己血糖水平的真实情况,并根据血糖情况来调整饮食,同时把记录下来的监测数据提供给医师,有利于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有条件的患者最好使用血糖仪。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应对上述血糖监测误区有清晰了解,防微杜渐。

(责编:吴晓君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妊娠期糖尿病多久查一次血糖

规律进行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握糖友的血糖变化,可以帮助糖友们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医。但是多久测一次血糖呢,这需要根据病情来监测,如果病情不稳定,经常出现低血糖或者是高血糖,或者是药物调整阶段,应该每天检测,五次或者七次,甚至更多。如果血糖平时控制得比较稳定,也应该至少每个星期监测三个时间点的血糖,如每周一三五监测餐后血糖,或者二四六监测餐前血糖。

Q:血糖是否正常?

您好!您的血糖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还需要检测只是不需要那么频繁!糖尿病控制是一个长期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持久战,而很多糖友并没有认识到血糖的自我监测是这场战斗中最为重要的!为帮助患者打好这一仗,所以特献上此文!血糖自我监测是维持良好血糖的必要工具,任何一种治疗计划都必须有监测的指标来获知成效,血糖监测是最直接的指标.经常的血糖监测除了可以避免高血糖带来的问题外,还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控制血糖不止可以避免糖尿病的急性併发症如酮酸血症或高血糖高渗透压非酮酸性昏迷的发生,良好的血糖控制还会令您身体感觉舒适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为了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作血糖自我监测.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在开始调整剂量的前两周,每周应连续测3天空腹,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时间内血糖的控制情况,确定适宜的药物剂量.血糖稳定后,可以每周测1天空腹,睡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测早晨空腹血糖,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必要时尚需测定午夜血糖.血糖波动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发热时,应增加血糖测定次数;血糖比较稳定时,可酌情减少测定次数.

Q: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自我监测血糖呢?

糖尿病患者在做自我监测血糖时需要注意:一是血糖监测的时间点选择,常规来讲,血糖监测一天有7个时间点可以选择,即三餐的餐前餐后及夜间监测。值得注意的是空腹血糖是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所测的血糖,早餐前测的多为空腹血糖,中餐、晚餐前测出来的则叫餐前血糖;其次要注意的是餐后血糖监测一般选在餐后两个小时。二是血糖监测的频率控制,如果血糖出现波动情况时要及时做血糖监测,尤其是糖尿病期间出现低血糖情况时;运动前后为避免出现不良情况也要及时做血糖监测。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减少血糖监测频率,一周监测1到2天,一天监测2到4个时间点为宜;在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情况下,则每天都要做血糖监测且每天要监测4到7个时间点。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