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肾小球肾炎应该如何护理?这3大护理重点应做好

2019/8/20 7:55:16 举报/反馈

肾小球肾炎属于常见的肾部疾病,患者会出现蛋白尿及血尿等症状,同时会伴有全身无力,头痛头晕以及高血压等。对于肾小球肾炎患者而言,除了要积极接受治疗外,还要做好生活中的护理,避免乱用药。

肾小球肾炎如何做好生活护理?

1、多注意休息

肾小球肾炎患者每天要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减少熬夜的次数,中午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午休,晚上11点之前进入深睡眠状态,另外还要保持规律的运动,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有血尿以及高血压、短期内肾脏功能突然减退的患者则应该限制活动,多注意卧床休息,这样能够增加肾脏的血流量及尿量,缓解尿蛋白,从而改善肾脏功能。等患者的病情减轻之后,则应该慢慢的增加活动量,但是避免让身体过度劳累。

2、做好饮食上的护理

对于轻微的患者来说,不必完全的限制饮食,若是出现明显的高血压蛋白尿以及血尿,应该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吃盐量不能超过3克。肾脏功能明显减退的人群,应该采取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采取低蛋白饮食的同时,也应该合理的搭配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这样才能够满足身体对热量的需求,防止出现负氮的平衡。尿液中丢失大量蛋白以及肾脏功能比较好的人群,不妨选择生物效价高的动物蛋白,比如瘦肉、蛋、奶以及鱼等。若是肾功能减退的话,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必要时需要添加必须的氨基酸。另外,肾小球肾炎患者应该注意身体的保暖,居住的房间要注意空气流通,不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防止出现呼吸道感染。

3、要准确的记录自己的出入量

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一般会使用利尿剂,除了要注意水肿消退的情况及尿量之外,也应该警惕血钾的变化,防止出现低血钾或者高血钾。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降压药物,要仔细的记录血压变化,把血压控制在平稳的范围之内。对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人群来说,不应该自行停药或者减药,否则容易出现反弹,同时也要注意激素副作用比如骨质疏松,失眠、脱发,积极的预防感染。

温馨提示

患者不能乱使用药物,再好的药物使用也要把握好度,尤其是对于使用激素类的人群来说会对肾脏功能带来损伤。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去医院做复查。

(责编:冯莉莉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肾小球肾炎的症状

肾小球肾炎并非是一种独立性的肾炎疾病,而是肾小球受损,临床上有相同或相似症状表现的一类肾炎综合症.临床上,肾小球肾炎主要有以下几种症状表现:少尿,无尿少于400ml/24h称少尿,少于100ml/24h称无尿.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导致:①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②大量新月体形成,阻塞肾小囊,如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③大部分肾单位破坏消失,原尿生成困难,如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由于各种炎症介质及血管活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滤出,引起蛋白尿,见于各型肾小球肾炎.★由于电荷屏障破坏,使蛋白质滤出,引起蛋白尿,见于微小病变型肾小球肾炎.血尿血尿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明显增加或毛细血管壁断裂引起的.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性肾小球肾炎.管型尿在肾小管内浓缩淤积而成的异物性圆柱体,称管型.如蛋白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尿内出现管型意味着由肾小球滤出的尿有异常成分.见于各型肾小球肾炎.肾性水肿肾小球肾炎可引起水肿,水肿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①因变态反应,使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轻度水肿.多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因少尿或无尿使水,钠在体内潴留.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③因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造成高度水肿.见于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与以下两个因素关系密切:①由于肾小球缺血,肾素分泌增多;②少尿及无尿导致水钠体内潴留,有效循环血量增多.见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

Q: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有哪些区别?

目前对于急性肾小球的肾炎多是防止剧烈的活动就可以的,如果一偶遇感染灶的话在急性期的话,及时的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急性肾小球肾炎有一定的自愈性,而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及阻止肾功能的进一步的恶化,临床不是以消除尿血细胞和蛋白尿为目的,及时的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处理。

Q:肾小球肾炎能转变为紫癜性肾炎吗?

肾小球肾炎一般指的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病因,是因为免疫功能紊乱而造成的肾小球炎症;而紫癜性肾炎指的是某种物质过敏损害到肾小球,这是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病因、一种类型,这两者是两个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不一样,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不会产生相互的转变。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