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熏蒸药方可减轻冠心病

家庭医生在线 12月13日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在老年人中间尤为多发,这种疾病给老年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冠心病临床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烧灼样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手臂、后背及胃部,伴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恶心及昏厥等表现症状,严重患者可能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所以老年人必须重视对该疾病的防范。家庭医生在线熏蒸理疗频道为你介绍冠心病的几种症状。

一、冠心病的几个早期症状

1、心肌梗塞型

梗塞发生前1周左右常有前驱症状,如静息和轻微体力活动时发作的心绞痛,伴有明显的不适和疲惫。梗塞时表现为持续性剧烈压迫感、闷塞感、甚至刀割样疼痛,位于胸骨后,常波及整个前胸,以左侧为重。部分患者可沿左臂尺侧向下放射,引起左侧腕部、手掌和手指麻刺感,部分患者可放射至上肢、肩部、颈部、下颌、以左侧为主。

2、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部分患者原有心绞痛发作,以后由于病变广泛,心肌广泛纤维化,心绞痛逐渐减少到消失,却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如气紧、水肿、乏力等,还有各种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还有部分患者从来没有心绞痛,而直接表现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3、心绞痛型

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上述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引起疼痛发作者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后可以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此类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型

很多患者有广泛的冠状动脉阻塞却没有感到过心绞痛,甚至有些患者在心肌梗塞时也没感到心绞痛。部分患者在发生了心脏性猝死,常规体检时发现心肌梗塞后才被发现。部分患者由于心电图有缺血表现,发生了心律失常,或因为运动试验阳性而做冠脉造影才发现。这类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机会和有心绞痛的患者一样,所以应注意平时的心脏保健。

5、猝死型

指由于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预测的突然死亡,在急性症状出现以后6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所致。主要是由于缺血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活动异常,而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导致。

二、冠心病的原因

在临床上,引起冠心病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便是血脂异常,而血脂一刹那是指患者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其次,根据资料表示,肥胖的朋友们患上冠心病的趋势在逐渐的增高,一旦人体的体重超重太多,很容易就会患上冠心病。另外,经常吸烟的话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一定的危害,从而令血压升高,引起冠心病。

三、防治冠心病的五大细节

1、防寒保暖

寒冷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冬季室温应该不低于18℃,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应再提高2℃~3℃。冠心病患者在冬天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外出时最好戴口罩,并避免迎风疾走。在室内时,应避免将门窗开得过大,以防冷空气刺激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当室内需要换气时,可把门窗开一条缝,使少许新鲜空气进入,但又不至于使室内温度一下子降得过低。

2、科学睡眠

保证睡眠充足和有质量,要做好睡前保健工作。专家建议,特别是冠心病患者一定要保证每天至少8个小时的睡眠,而且是有质量保证的睡眠。睡前最好是喝上一杯牛奶或者是一杯水,睡前不要看太多的电视,上床前用温水泡脚、按摩脚心,有利于解除一天的疲乏。预防冠心病要注意睡觉的姿势,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最好是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这种姿势能减轻心脏的负荷,并确保身体在睡觉时所需的氧气供给,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已出现心衰,则要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大多数冠心病患者会在晨起的时候出现心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引发冠心病。所以冠心病人早晨醒来要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等,然后慢慢坐起,再下床穿衣。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加速血液循环,最大限度地防止心脏病猝发。

关于午睡,冠心病患者最好能保证每天午睡30分钟,能有效降低心绞痛发病率,但午睡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较长时间的午睡容易使人在被叫醒的瞬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3、调整饮食结构

冠心病患者在寒冷季节要多喝开水,并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鱼肉和瘦肉等。避免进食过饱,不要吃肥肉,少吃动物内脏,更不要喝大量酒,特别是烈性酒来御寒,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当然,逢年过节喝适量葡萄酒倒未尝不可。

4、适当按需进补

冠心病的防治应遵循“可补可不补者一般不补,能食补者不要药补”的原则。部分体质虚弱、大病初愈的冠心病患者可适当选用党参、黄芪、附子、桂枝、人参、何首乌、枸杞子、天麻、冬虫夏草等中药,以及羊肉、银耳、核桃、鹌鹑蛋、山药等食物来进补。心肌梗死患者的体温比正常人要低1℃~2℃,在冬天会有怕冷、四肢不温、精神萎靡等症状,可选用红参、附子、肉桂、当归、干姜、桂圆、核桃肉等温阳的补品进补。

5、保持大便通畅

冠心病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含纤维(尤其是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五谷杂粮等。一旦发生便秘,切不可强行排便,而应该通过饮食或者药物来改善。另外,排便过于用力会使腹内压力增高,回心血流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容易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此外,不少人喜欢在大便时读书、看报,这些习惯容易形成习惯性便秘,尤尽量避免。

四、中药熏蒸可减轻冠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因病机为气滞、寒凝、痰浊、疾血等阻滞心脉,致心脉痹阻,气滞血夜而发病,治以调和阴阳、温补阳气、疏通气血。中药熏蒸有加速血液循环、通血脉、温四肢、活血化癖作用,故治疗效果理想。

药方一:

1、药物组成与方法薤白、瓜篓、半夏各30克,白胡椒、细辛各9克,丹参30克,乳香、没药、冰片各9克,上药加清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将药液倒人脚盆内,对准心前区熏蒸,待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脚30分钟。每日2次,10日为1疗程。

2、讨论方中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药理实验表明燕白醉提取物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作用强于PGEI,表明燕白醉提物是一种防治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良药。瓜萎宽胸散结、药理实验表明瓜篓皮水煎荆对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夏消痞散结。白胡椒温中散寒止痛。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而煎剂能升压。丹参活血调经、祛寮止痛、清心除烦,养血安神。乳香、没药调气活血,定痛。冰片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养心安神,活血止痛。中药熏蒸可促进体表血液循环、以此改善血液大循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携带活血化癖、温经药物直达病所,使药物快速奏效,故疗效良好。

药方二:

1、药物组成与方法党参18克、五爪龙(又名五叶藤、赤葛)50克,法半夏、竹茹各10克,橘红、积实各6克,白术、获荃、山植各15克,甘草5克。上药水煎,去渣取液、与1000毫升开水同人脚盆中,乘热熏蒸头面部、心胸部,待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脚。每日1次(秋冬季可每天2次),每次20一40分钟,10日为l疗程。

2、讨论方中党参补中、益气,生津。药理实验表明党参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最,抗休克的作用。五爪龙清热解毒,活血散痕,利尿。橘红、权实、法半夏、竹茹清热燥湿,理气化痰。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获荃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药理实验表明获荃的水提取物、乙醉提取物、乙醚提取物均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增快。山掩健脾胃,消食积,散癖血。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宁心安神,消挤止痛之功。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熏蒸疗法可改善人体气血畅通、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在中药熏燕的热药效应作用下,骨骼肌吸收热量,局部温度升高,导致支配肌梭内的纤维素的兴奋性减弱,同时减轻了向肌纤维的传出冲动,使肌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痉挛性疼痛减轻,故疗效显著。

药方三:

1、药物组成与方法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各20克,五味子、桂枝各10克,生地黄30克,丹参25克,川夸、益母草各巧克,上药水煎,去渣取液,与1000毫升开水同人脚盆中、乘热熏蒸头面部、心胸部,待温度适宜时,浸泡双脚。每日2一3次,每次40分钟,15天为l疗程。

2、讨论方中丹参活血调经,祛癖止痛,清心除烦,养血安神。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南沙参、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桂枝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故寒止痛。川芍活血祛疲,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清心除烦,锋血安神。中药熏蒸的热药效应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温煦血管,通达血脉,使肌张力降低,缓解肌肉痛。

温馨提示:用药请遵医嘱。


扫一扫深入了解熏蒸理疗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