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容易被忽视的喝汤误区

家庭医生在线 2017/11/7 10:13:50

汤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喝汤是国人最钟爱的一种养生方式,生病住院、术后体虚的病人或孕妇都要喝汤水补充营养。“多喝汤,营养都在汤里呢!”“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类似的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

从营养角度而言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可能会让很多人失望了:汤水并没有人们想象的或是希望的有那么高的营养价值。

容易被忽视的喝汤误区

1、误区一:汤比食材更有营养?

很多人坚信,食材通过熬制营养都已经融入到汤里,食材本身已经没有营养价值,只喝汤就可以,汤里的食材不用吃。实际上,虽然经过长时间的烧煮,大约85%的营养仍在食材里。相关科学数据显示,包括鱼、鸡、牛肉等在内的富含高蛋白、经常被作为炖汤原料的食材,在熬制的汤中,最多可以溶出15%的蛋白质,其他营养物质也一样,大部分的营养还是留在肉里。所以如果想通过喝汤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最好还是汤和食材一起食用,虽然食材不可口,但是里面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2、误区二:颜色越浓越有营养?

汤熬得越久,汤的颜色越浓、越有营养,这似乎成了许多人的潜意识,可事实并非如此。汤的颜色浓白是油脂乳化的结果,所以汤的颜色并不是判断汤营养价值的标准。此外汤熬得太久会破坏食材里溶解出来的氨基酸,使汤的营养价值大打折扣。所以熬汤的时间要控制合适。熬制时间久的汤看起来颜色漂亮而且味道更加鲜美,这是溶解到汤里的少量氨基酸、核苷酸和食盐的味道,并不代表汤的营养价值就更高。

3、误区三:汤泡饭营养美味?

不少妈妈喜欢给孩子喂汤泡饭,认为汤泡饭既有营养、味道鲜美,又容易消化吸收。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一方面由于汤的营养价值低,孩子营养摄入不足;另一方面还会养成吃饭不咀嚼的坏习惯,时间长了,造成消化不良甚至胃病的发生。在消化食物时,需咀嚼较长时间,唾液分泌量也较多,这样有利于润滑和吞咽食物;汤与饭混在一起吃,食物在口腔中没有被嚼烂,就与汤进了胃里,导致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吃下去的食物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时间久了便会导致胃病的发生。

4、误区四: 煲汤的时间越长越好?

市面上许多汤店,都拿煲汤时间做招牌,比如老火慢炖、长时煲煮、炖煮等等,样式五花八门,殊不知,这些都是误区。我们常说老火靓汤,“靓”主要在它的口味上。味道好了,但营养价值却大大折扣。一般来说,汤熬到2个小时以后,食材里的溶解出来的氨基酸将被破坏,丰富维生素也荡然无存。所以炖汤,一般控制在1—1.5个小时,是比较科学的。另外长期间煲煮的海鲜、畜肉等高蛋白食物中的嘌呤会有很多溶解在汤中,摄入高嘌呤会导致尿酸增高。

5、误区五:骨头汤能补钙?

骨头汤很补钙的说法也是广为流传,该说法并不正确。虽然骨头里有大量的钙,却主要是以羟磷灰石的结晶存在,它是不溶于水的,也很难溶解到汤里。不同来源骨头汤中钙的溶出浓度均较低,不超过4毫克/100毫升,明显低于牛奶的含钙浓度(约80~120毫克/100毫升),由此可见10杯骨头汤的钙含量都远比不上1杯牛奶的钙含量。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钙摄入量800毫克,如果都要靠骨头汤来补钙的话,得要喝上20升汤水!因此,用骨头汤补钙都不能作为一种良好的补钙途径。

6、误区六:汤要趁热喝?

人体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能忍受的温度在60摄氏度左右,超过此温度容易造成黏膜损伤。爱喝热汤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因此等汤稍凉再喝较健康。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营养 喝汤误区 喝汤

我把很多花生吞进了屁眼,有事吗 从高热量饮食转轻食一个月掉了0.1斤,一天吃1200卡左右, 腿上背上都有长长的红印,有突起的感觉,还结痂了 做完近视手术后半个月可以过军检吗 脖子之前长了一个小包也不疼,就前几个月长的,这几天包变大了用 问下我手指术后25天了,看情况可以拆石膏了吧 ,手没有消肿, 牙齿有一圈变色是为什么 左手食指背掌关节处左边小肌腱断裂,绑带固定三个半星期,轻微抬 本人肺结核,现在在治疗肺结核,药物中异烟肼已经是耐药了,其他 一次性吃了24颗天麻素会怎么样 会不会死啊 我是双胞胎,自慰了一年,看到姐姐月经了自己还没来,害怕来不了 之前过敏性鼻炎,引发的过敏,距离现在将近48小时,现在感觉没 男,16,阴茎经常勃起,很硬,并且伴随龟头发痒,有时会自己流 男,16,阴茎经常勃起,很硬,并且伴随龟头发痒,有时会自己流 右裸骨折且有严重擦伤每次换药都撕掉皮肤一大块(纱布粘在伤口上 特发性震颤会头痛,手酸的感觉浑身不舒服? 每次换药都撕掉皮肤一大块(纱布粘在伤口上了)多久才会好 特发性震颤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常累及一只手或双手或头部? 社会的环境,工作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均成了引起手抖的因素? 特发性震颤手抖的危害比较严重,预防很重要? 显示全部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