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情绪对糖尿病有什么影响?

家庭医生在线 2017/7/5 10:00:04 举报/反馈

除了饮食不加控制,以及缺乏运动、遗传等原因会有患上糖尿病的风险,情绪对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内向性格更易患糖尿病

性格外向的人不但能在聚会、工作等人际交往中占有优势,疾病也不会轻易“造访”。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格类型与疾病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开放外向的性格能抵抗疾病;相反,焦虑、忧郁的人,更容易被疾病缠身。

研究人员调取了6904名参加密歇根大学健康和退休研究的人员资料,他们平均年龄在68岁。通过测试,将他们归入有责任心、外向、随和、神经质四大类特质中,四年后通过回访了解他们是否患有某项严重的疾病。结果发现:责任心帮助控制情绪。有责任心的人做事有目标和计划,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责任心的人降低了37%的中风可能,患高血压、关节炎和糖尿病的风险分别降低了27%、23%、20%。

外向的人自我减压效果好。性格开放、外向的人都富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喜欢用新思路。开放的性格会让人为了减轻压力而有更多的创意,愿意与医生沟通改善他们的健康。外向的人中风的可能性降低了31%,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减少了20%和23%。

研究人员解释:看待世界的方式与角度,会影响你的健康。有责任心、开放的人饮食更健康、压力更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更好的与医生沟通;而神经紧张的人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悲观情绪,因而更可能患上疾病。

坏情绪真的会致病

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不良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也就是说,生气也能“气”出糖尿病来。因此,医学上已把糖尿病归属于身心疾病范畴。

对此,糖尿病专家分析,糖尿病的发病病理在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情绪时,交感神经兴奋,会直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交感神经还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也间接地抑制了胰岛素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被最终固定,进而导致糖尿病。

乐观心态防百病

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因不良情绪诱发糖尿病,不良情绪因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对中老年人更为明显;再者,也不是一般的不良情绪就能导致糖尿病,只有这种情绪反复刺激、持久作用于机体时,才有可能诱发糖尿病。同样道理,紧张、焦虑、发怒、恐惧、孤独、绝望等不良情绪,会使糖尿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所以,糖尿病人要放宽心境,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疾病。

好心情能降血糖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非常关键。当被告知得了糖尿病时,很多任会经历不同的情绪和感受,从震惊、懊恼、疑惑到恐惧、沮丧、郁闷等,因此,调整心理,了解糖尿病,是适应新生活方式重要的第一步。

处理糟糕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承认它的存在,认识到它是不可避免的。接下来,试着努力自学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了解糖尿病是怎么回事,其危害是什么,应该怎样控制和治疗。随着对糖尿病的了解加深,你的心情会逐渐平静下来,并开始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与糖尿病相伴的道路是漫长的,血糖的波动、病情的变化以及来自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会时而让你情绪低落,应该相信自己,积极面对,尝试调整情绪的办法,如: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了解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当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难以排解时,应及时找专科大夫就诊,避免加重病情。

(责编:邓莹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肾病心理减压很重要?

你好,糖尿病肾病心理减压很重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患者患病后,做好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保健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糖尿病肾病的护理中有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是缺一不可的。

Q:糖尿病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

目前来讲,糖尿病尚无根治的方法,属于终身性疾病,只能与其“和平共处”。正因如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那么,糖尿病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呢? 一,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注意两个极端: 1、心理压力巨大。 不少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时,感到如同癌症上身,立刻想到了糖尿病无法治愈,给自己判了“死刑”,各种并发症、瞎眼、截肢、死亡等极端的想法齐占心里,整个人都没了精气神,仿佛明天就要面对死亡一般。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抑郁、焦虑、饮食紊乱、失眠、自责和恐惧后果等不约而至,这必然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2、满不在乎。与上述心理问题恰恰相反的是,对糖尿病满不在乎,或是认为糖尿病严格合理的饮食,测量血糖、尿糖、尿常规等理化指标,及时常就诊等,太麻烦了,而不愿意坚持下去。甚至不进行生活方式改变、不关注、不去坚持糖尿病饮食,不戒烟、仍大量喝酒,不监测血糖,不进行并发症的检查。 二、糖尿病人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 1、认知心理疗法。 多了解糖尿病的临床特点、诱发原因、病程转归和治疗要点等,消除对糖尿病的恐惧或忽视,同时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安慰与鼓励心理疗法。 家人要适当鼓励和疏导病人,减轻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3、兴趣怡情法。 糖尿病病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奋笔挥毫,或泼墨丹青,或弈棋对垒,或结伴旅游,或饲养宠物,通过各种兴趣爱好调节生活,陶冶性情,是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糖尿病患者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看待糖尿病,科学对待糖尿病。积极配合医生,坚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合理用药,以便控制好血糖,稳定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

Q:糖尿病儿童心理健康有哪些注意

你好,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疾病,所以加强生活方式控制是治疗的基石,包括低糖饮食、减少主食、少量多餐、定时定量、适当运动等,在此基础上观察血糖数值调整用药,年轻人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