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中医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家庭医生在线 2017/5/18 7:28:22

夏季儿童易发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呢?夏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高发的肠道病毒传染病,5岁以下的儿童高发,一般自然病程为1-2周。

儿童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患病初期的宝宝,有轻微的流鼻涕、咳嗽、低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继之,口腔内出小水疱或溃疡。大一些的宝宝会告诉妈妈嘴疼,小宝宝则表现出爱流口水、拒绝吃东西、哭闹。妈妈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黏膜可以发现,在舌、两颊部或唇齿侧有粟米样的斑丘疹、水疱或溃疡,周围有红晕。同时,宝宝的手、脚、臀部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中医小妙方帮你应对手足口病

儿童手足口病病情较轻,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少数宝宝可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也可导致死亡。西医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为主,相比较而言,中医治疗本病更具特色且素有成效。针对宝宝比较多见的症状,给妈妈们介绍几个小方子,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1、如果孩子以手足疱疹为主,可用金银花15克、板蓝根15克、蒲公英15克、车前草15克、浮萍15克、黄柏10克,水煎外洗疱疹处。

2、手足红肿明显,可用黄苓、黄连、丹皮、板蓝根、白藓片、地肤子、忍冬藤、红花煎水清洗患处。

3、如果孩子以口腔疱疹为主,可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任选一种,涂擦口腔患处。

4、出现牙龈红肿者,可用板蓝根、黄苓、白藓片、竹叶、薄荷煎水含漱。

5、如果孩子出现口腔溃疡,疼痛明显伴有烦躁、哭闹、大便秘结,可以用银花15克、淡豆豉9克、竹叶10克、清茶少许,煎水代茶饮。也可服用黄栀花口服液,每次5~10毫升,一日2~3次。

6、如果孩子出现食欲不振,不必强制进食,可以试一下荷叶薏苡粥。取鲜荷叶一个,洗净切碎,取薏苡仁20克、大米适量,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另外特别指出,手足口病大多以发热起病,在宝宝发热时不可急于退热而给宝宝使用激素。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使用激素抑制了孩子的免疫力,却不能清除病毒,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者可能会使宝宝出现生命危险。

科学预防6细节

虽然要做到绝对的预防手足口病很难,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妈妈们还是要做好以下几点,以减少宝宝感染的几率。

生活注意:注意宝宝的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饮食卫生: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教育宝宝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宝宝的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燥热、难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以免肠胃“疲劳”。

切断传播途径:流行季节不带宝宝到人多的场所,以减少被感染机会。大人可能携带病毒,回家要洗手漱口,以免传染宝宝。

定期消毒:对宝宝的玩具、毛巾、水杯等定期煮沸消毒,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还要注意定期消毒。

药物预防:新博林(利巴韦林颗粒) 儿童一次0.05克,一日3次。柴黄颗粒 3岁以下儿童一次半袋,一日2次; 3岁以上儿童一次1袋,一日2次。

食疗预防:

荷叶粥 用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食用;

印花蝉衣饮 用印花15克、蝉衣3克,清茶少许,煎水饮;

竹叶粥 用竹叶20片、灯芯10根、扁豆15克、滑石6克,加少许糖,煎饮用。

其预防方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15字方针“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另外可以多带宝宝在空气流通、人又不多的室外,晒太阳也是消灭病毒的过程。

(责编:潘玮璐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Q:手足口病如何治疗和预防

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应服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为手足口病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儿发高热时,应注射退烧针。为了预防手足口病,应该更加注意婴儿手脚的清洁和卫生,经常洗手和浸泡婴儿的脚,因为手足口病是由嘴感染的。用苦咸水漱口,因为盐有杀菌和肿胀的作用。

Q:如何应对手足口病?

生病期要注意清淡饮食,吃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患者不吃动物高蛋白食物或发物,如:鸡蛋、肉、浑烫等,那样会导致发烫。此外,不要吃各种甜点、零食、糖果饮料、冷食和各种乳制品,尤其是牛奶。这种食物会影响口腔溃疡的治疗和人体的自动修复。另外要注意室内要安静,一定要让患者休息好,人体修复要在睡眠中进行,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恢复快。多喝开水或水果蔬菜汁,有利于排汗排毒,促进毒素排出。经常擦拭身上的汗垢,要保持皮肤的日常清洁,以免再次受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