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什么是乙肝“两对半”检查

2017/1/18 16:27:17 举报/反馈

肝功能检查在诊断任何一种肝炎时,都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但仅依据肝功能的异常与临床表现,无论是病人自己,还是医生都无法判断是何种类型的肝炎。当医生通过对病史等的了解后,怀疑病人可能是乙型肝炎时,一定会对病人进行“两对半”检查。

所谓“两对半”检查,就是抽取病人静脉血,检查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用抗-HBs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e抗体(用抗-HBe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表示)。上述检查通常被人称为诊断乙型肝炎的“两对半”。

其中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质,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着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所以它的阳性是已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一般在感染病毒后2-6个月,血清转氨酶还末升高时,就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能结果。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可持续阳性。表面抗体是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常在恢复期出现阳性。同时,接受乙型疫苗注射者,大多也呈阳性。

e抗原一般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表面抗原阳性同时,或其后数日就可测得阳性。e抗体阳性在抗原转阴后数月出现。核心抗体通常在表面抗原出现后3-5周,肝炎症状出现前即可在血清中检出。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