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这四类宝宝需要及时补钙

家庭医生在线 2016/5/16 12:19:36

从小给宝宝补钙是每个家长都应该重视的,因为钙质的缺失会导致宝宝的各种疾病或者是成长滞后,所以要注意给宝宝补钙。那么什么情况下要给宝宝补钙呢?

1、轻微缺钙或者缺钙的早期,宝宝可有以下表现:

①脾气怪,烦躁磨人,不听话,爱哭闹;

②睡眠不安宁,如不易入睡、夜惊、早醒,醒后哭闹;

③出汗多,与气候无关,即使天气不热,穿衣不多,不该出汗时也出汗;

④因烦躁和汗水刺激,宝宝躺着时喜欢摇头擦枕,时间久了,后脑勺处的头发被磨光,形成枕秃。

2、严重缺钙时,宝宝可有以下表现:

①出现抽风;

②出牙迟(一般小儿生后4~10个月萌出第一颗乳牙);

③会站、走的时间迟(一般小儿1岁会独自站立,13~15个月会独自行走),还会出现鸡胸驼背、罗圈腿、肌肉松软无力等;

④因缺钙还会造成宝宝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故宝宝经常会感冒、发烧、拉肚子。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症状请去正规医院就诊。

需要补钙的情况:

冬季出生的宝宝。

冬季天气寒冷,婴儿户外活动少,宝宝接受日照不足,体内维生素D合成不足,容易维生素D缺乏,进而影响体内钙的吸收和代谢。补充建议:宝宝出生14天后,就要开始补充预防量的维生素D,每天400单位,出生3个月后适量补充钙剂。

早产儿。

妊娠中晚期是钙贮存和骨骼发育的关键期,早产儿由于提前降生,体内的骨钙量比健康的新生儿少。而且他们在出生之后还要经历一个追赶性生长期,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比健康婴儿高很多,如果不增加补充,很容易影响生长发育和骨骼健康。补充建议:早产儿一出生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用量还要增加到每天800单位,出生后满3个月改为400单位。早产儿肝肾功能不好,所以在钙质、维生素D的剂型选择和用量方面,还要请儿科医生根据宝宝的身体情况而定,家长切不可擅自做主。

妈妈在孕期、哺乳期缺乏维生素D和钙。

胎儿的营养完全来源于母亲,若孕期妈妈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宝宝出生之后则容易维生素D和钙的储备不足。同样,母乳是婴儿的主要食物来源,若妈妈日常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也将直接导致宝宝摄入量不足。补充建议:准妈妈在孕期就应该注意补钙,保证每天喝500毫升奶,并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哺乳期也应该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鱼、虾、海带等。

双胞胎。

双胞胎大多有低体重和早产的情况,出生时维生素D和钙的储备大多不足,出生后要追赶生长,需要的维生素D和钙比普通足月儿多,出生后应及时给予补充。补充建议:一出生就应该补充维生素D,每天800单位;出生后满3个月改为400单位,并适量补充钙剂。

生长发育较快的宝宝。

2岁前是宝宝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本来对维生素D和钙的需求量就大,如果宝宝生长发育再明显比同龄婴幼儿快,需求量就更大。父母需格外留意宝宝有没有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表现,必要时适当补充。补充建议:1岁前每天的奶量要大于600毫升,1~2岁之间每天奶量要大于500毫升,并注意添加豆腐和鱼虾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确实存在维生素D和钙缺乏的状况,应适当补充。

清楚了需要补钙的情况,家长还要知道补钙比较好的事物。那么,宝宝补钙吃什么好?

钙的吸收最重要

钙的吸收并不是完全按照人们的意愿:补多少,也吸收多少;补得越多,吸收也越多。钙在胃肠吸收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宝宝当时的钙营养状况,受到宝宝体内活化维生素D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物质的调节。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当维生素D缺乏时,即使补再多的钙,也不能很好地吸收。维生素D还能抑制肾脏对钙的排泄和促进旧骨的脱钙作用。

食物补钙最安全

一般说来,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进食正常的食物,不会引起钙过量。

母乳、配方奶应是婴儿首选的补钙食物。年龄较大一些的宝宝,除奶制品外,还可给予豆制品、虾皮、鱼肉等食物来补充。

婴儿是特殊人群,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或人工喂养,奶类应是饮食的主体。0——5个月的婴儿每天对钙的摄取量为300毫克,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

到了4——6月时,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而5——11个月的婴儿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

1——3岁时,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们的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调查显示,我国1-3岁婴幼儿饮食中的钙仍达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还应为宝贝补钙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饮奶400毫升左右,同时注意安排奶制品、骨头汤、小虾皮、鱼类等富钙食物。

(责编:吴任飞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