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尿病饮食的认识误区

家庭医生在线 2016/1/23 10:30:52 举报/反馈

如今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很多人对此病心生畏惧,担心自己哪天也成为其中一员。其实,只要了解健康常识,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避免多吃、少动、熬夜等现代恶习,就能有效远离糖尿病。最近网络热传很多防糖尿病的妙招,下面让小编将其中最“靠谱”的8个介绍给大家。

不得糖尿病的八个秘诀

1、减轻体重。各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均明确了肥胖、超重和糖尿病的关系,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因此,只要能减轻体重,就能获益。成年以后主要胖的是腰腹,有的人虽然体质指数正常,但是腰腹脂肪多。通过合理运动,首先减少的是腰腹肥肉。而单纯节食、不运动未必减脂肪,还可能会丢肌肉。人的肌肉少了,血糖可能更不稳定。

2、每天走路30分钟。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每周应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分摊到5~6天进行,即每天30分钟左右。在所有运动中,走路适用人群最广,不受场地、时间限制,比较安全,步伐、步速可以自己调节,且对关节的损害较小。

3、适量喝咖啡。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喝咖啡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咖啡有利尿的作用,还能提神,帮助身体燃烧一部分热量,对促进代谢有好处。但喝咖啡要适量,一天不能超过3杯,否则有脱钙的风险,会引发骨质疏松。另外,早起喝比较好,可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且一上午比较清醒。

4、选择高纤维素食物。研究证明,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残余的代谢废物,做好肠道清理工作。另外,纤维素对肠道功能的好处还表现在对肠道自身激素的调节上,对脂类代谢、糖类代谢都有益处。

5、经常深呼吸。研究表明,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深呼吸有减轻压力的作用。田慧教授说,除了深呼吸,精神紧张的时候做做瑜伽,可以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减轻胰岛素抵抗。很多病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早上肯定血糖高,这就是交感神经紊乱的后果。

6、保证充足睡眠。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或睡得太多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田慧教授表示,不同年龄对睡眠长度的要求是不同的,青春期之前小儿睡眠须超过10小时,年轻人8小时,中年人至少6小时。睡眠质量不好的人,如果自我调整不过来,就该吃药。现在新的安眠药副作用不大,可以间断服用,千万不要应撑着。

7、不要独居。国外研究表明,独居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高。田慧教授说,正常的家庭生活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有利的,独居的人如果自我约束力差,容易作息不规律,养成不良生活习惯的几率高。不过,自我约束能力强、健康素养高的人没事。

8、45岁以后关注血糖。专家说,45岁以上是糖尿病高发人群,特别是肥胖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血脂、血压高的人,应多关注血糖。并且,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就要查餐后血糖,以免成为“漏网之鱼”。

糖尿病食品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一:糖尿病食品能降糖

有人认为糖尿病食品是无糖的,可以降低血糖。实际上绝对不含糖的食品极少,粮食做成的食品均含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糖。所谓无糖食品,主要说的是不含葡萄糖或者蔗糖,但很多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多糖,消化吸收较单糖(如葡萄糖)或双糖(如蔗糖)慢,对血糖影响较小,也就是血糖指数较低。但碳水化合物还是糖,消化吸收以后还是能变成血糖,吃了这些食物后血糖还是会增高,只不过增高的幅度较小而已。因此,不能要求糖尿病食品能降糖。

误区二:糖尿病食品可以随便吃

前面已经说了,粮食做成的糖尿病食品还是可能使血糖增高,不能随便吃。那么非粮食做成的糖尿病食品是不是就可以随便吃了呢?也不是,有些食物虽不是用粮食做的,但是可能含糖,或者含脂肪较多,糖尿病患者吃了以后,会导致热量摄取超标,还是能造成肥胖、血脂异常或血糖增高。

误区三:糖尿病食品不计入饮食控制总量

有些人饮食控制挺严格,一天叁餐吃得不多,但却没把糖尿病食品计入热量,或者没有把主餐之间加餐的糖尿病食品计算在内,这样也会影响血糖控制。也就是说,糖尿病食品也不能随意吃,应该有质和量的要求。

误区四:糖尿病食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必需的

事实上,如果你能用普通饮食达到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全部目的,钱袋也不是那么鼓,完全可以不吃糖尿病食品。因此,吃糖尿病食品不算雪中送炭,只属于锦上添花。

(责编:詹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