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隐性乳腺癌摸不到肿块?

家庭医生在线 2016/1/19 9:05:38

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在妇女仅次于子宫癌,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仅约1-2%的乳腺患者是男性。通常发生在乳房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男性罕见。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典型症状:

(一)隐性乳腺癌

指临床上触不到肿块,乳腺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的乳腺癌。常为X线检查等方法发现或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应与副乳腺癌相鉴别。治疗上,现在一般认为,一旦诊断为隐匿性乳腺癌,若无锁骨上及远处转移,应行根治术治疗。多数报道其疗效优于或相似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二)炎性乳癌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类型,常呈弥漫性变硬变大,皮肤红、肿、热、痛和水肿明显。发病呈爆发性,十分近似急性炎症,因而又称为癌性乳腺炎。

本病的诊断要点为:

①局部虽表现为红肿热痛,但无发冷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②体温和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

③早期皮肤呈典型的紫罗兰色,呈斑片状水肿,境界清楚,边缘稍隆起,毛孔粗大如桔皮样改变,红肿范围大于乳腺的1/3以上,消炎治疗1周后红肿不见消退。

④在红肿乳腺组织内有时能触及质地硬韧的肿块。

⑤同侧腋窝多能触及质地较硬的淋巴结。

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病理切片能提供诊断依据。

炎性乳腺癌以往应用手术或放射治疗的预后很差,平均生存期为4~9个月,因而对炎性乳腺癌不主张用手术治疗。目前大多数作者对炎性乳腺癌均采用化疗及放疗的综合治疗,即先用3~4疗程化疗后作放疗,放疗后再作化疗。

(三)妊娠期和哺乳期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约占乳腺癌病例中0.75%~31%,妊娠期及哺乳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可能使肿瘤的生长加快,恶性程度增高。同时在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组织的生理性增大、充血,使肿瘤不易早期发现,同时易于播散。

妊娠期乳腺癌的处理原则与一般乳腺癌相似,但治疗方法的选择还决定于肿瘤的病期及妊娠的不同时期。早期妊娠时是否中止妊娠应根据不同的病期,病期较早时可不必中止妊娠,病期是Ⅱ、Ⅲ期或估计术后需要化疗及放疗者则宜先中止妊娠能提高生存率,相反常由于中止妊娠延迟了手术治疗,反而影响治疗效果。

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首先应中止哺乳,术后辅助治疗方法与一般乳腺癌相似。预防性去除卵巢并不能提高生存率。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隐性乳腺癌的症状

隐性乳腺癌的症状特点:隐性乳腺癌多发生于女性,偶见男性。有作者推断:与男性乳房不发育,即使微小病灶也不易隐匿有关。与一般乳腺癌高发年龄相当,为45~55岁。近年来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90%以上患者发现同侧腋窝或同侧锁骨上肿大淋巴结而就诊。其转移灶的直径多在3.0cm左右,大者可达5cm以上。病程自发现转移灶至检出乳腺原发灶,短者数天,长者可达2年以上。Fener-man观察自腋窝淋巴结转移确诊至临床肿块出现为期约48个月,表明原发灶受机体免疫的约束,生长较缓慢。因此提示我们,慎重处理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以免延误诊疗。

Q:隐性乳腺癌是不是很难发现?为什么叫隐性

隐性乳腺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目前临床概念不统一。总的来说,有两个概念:一是临床上无乳房的任何体征,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其他位(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首先临床表现,并被病理证实来源于乳腺组织的乳腺癌;二是在前者基础上扩大为除乳房肿块外、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乳头皮肤炎、乳房皮肤水肿、湿疹及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癌。目前的定又为: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称作隐性乳腺癌。

Q:隐性乳腺癌是不是很难发现?为什么叫隐性

隐性乳腺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目前临床概念不统一。总的来说,有两个概念:一是临床上无乳房的任何体征,而以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其他位(如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为首先临床表现,并被病理证实来源于乳腺组织的乳腺癌;二是在前者基础上扩大为除乳房肿块外、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乳头皮肤炎、乳房皮肤水肿、湿疹及皮肤橘皮样变的乳腺癌。目前的定又为:以腋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称作隐性乳腺癌。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