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血压高就是高血压吗?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2/19 7:05:42 举报/反馈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混同起来,“进行过一两次血压测试,结果显示血压偏高就认为自己患了高血压,这种观念不正确!”认为只要发现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或者把高血压病简称为高血压,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偶测血压高除患高血压外,还有可能是测量前心态不平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所致。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血压,提高关于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柯兴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都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由于这种高血压是继发于上述疾病之后,通常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但随着病情加重,常常使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脑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病因病理不同,治疗原则也不相同。原发性高血压只有积极治疗高血压,才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而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仅用降压药控制血压是很难见效的,所以,临床上遇到高血压病人,必须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压,才能诊断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但是人们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导致问题不断出现。

几点关于高血压常见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老人血压增高是正常现象

老年人的血压增高不是一种正常现象,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轻人相同,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便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目标同年轻人一样,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如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需要降到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但要注意老年人的耐受性。相同水平的高血压值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性要大于年轻人。

误区二:血压降到正常就应该停药

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身坚持服药。血压稳定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宜停药。否则,血压很容易反弹。高血压是一个慢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停停吃吃,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误区三:心肾受损血压可以高点儿

过去曾经认为,心脑肾功能已经存在损伤的病人,血压应该高一点以便维持该脏器的血液供应,降低血压会加重缺血。当前的观点认为,对于心脑肾等靶器官也已受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更加需要积极降压,以便保护已受损的器官,避免因血压增高而进一步恶化。

误区四:全凭症状服药?不头晕不吃药

高血压病人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病人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服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

另外,有些人认为,降压药不应该在晚上或在睡前服用。其实,临床上观察到有的病人高血压主要出现在早晨或夜间。因此,对于这类病人,晚间或睡前服药是合理的,服药时间应该因人而异。

误区五:不断变换药物?以免产生耐药

“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或产生耐药。”具有这样观点的病人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导致血压波动。

误区六:西药副作用大?一味信任中药

很多患者过分信赖中药,这是不可取的,认为西药有副作用。有些中药的确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但在目前的高血压病治疗上,中药并不能完全取代临床上使用的降压西药,中药更多是作为辅助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而且中药也同样有副作用,有些中药久服会严重损害肝肾。医生还是提倡吃经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一些高血压病人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种认识是对吗?

高血压是“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疾病之一,是很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就目前来讲,高血压不易治愈,只能控制。控制高血压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其最终目的也是最大限度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此,一些高血压病人总希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那么,这种认识是对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除了高血压急症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求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才是正确的降压原则,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 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要低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肾病等高危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但血压也并非降得越快、越低越好。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再则,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会使病人感到头晕、乏力,还可诱发脑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 如何控制高血压?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服适合自己的降压药物;其次,要戒烟酒,采取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平时可常选食以下药茶: (1)野菊花15g,决明子15g,山楂10g,水煎每日1 剂,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2)玉米须25~30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鲜山楂10枚,白糖30g,捣烂加糖煎煮至烂,吃山楂饮汤,每日1次。血压可平稳下来。 温馨提示:血压一降,不可立即停药。再则,血压会在不长时间后又升高,还需再使用药物降压。因为,血压一降就停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溢血等。 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而不应立即停药。

Q:孕妇贫血为什么还会高血压?

您好;“贫血就不会有高血压”,在老百姓中普遍存在这种错误认识,这完全是对高血压认识的一种误区。其实,贫血和高血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没有什么直接关联。因此,贫血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压,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积极治疗,防止由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肾等可能出现的损害,这对中老年朋友尤为重要。

Q:高血压,如何根治?

高血压病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病情,而是一组与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功能密切相联系的症候群。究其发病原因,无论是先天遗传或是后天并发,总是与工作的过度劳累,精神压力,极度紧张,情绪的过度暴躁,恣食肥甘,过量饮酒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最容易形成血压的持续升高或渐进型的发展。但是多由于痰、火、湿、热、血瘀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传导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多归属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故病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我们认为“眩晕”只能代表高血压病的一个方面,不能正视高血压病的全面。应当遵照临床的具体病状、征候、病史以及各方面的病因加以扩大到再多一点地认识或理解上来。不单纯拘泥于“火热亢盛,阴虚阳亢,虚风内动”的范围。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即“阴阳气血”。只有运用阴阳的千变万化,方能将高血压病控制在整体的发病过程当中,掌握气血的盛衰寒热,调整高血压病的偏盛偏衰,使肌体的气血阴阳取决于相对平衡状态。以至于彻底治愈高血压病。但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有5-7年以上血压一直保持正常水平者,不用再服用降压药,尔后待进一步观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