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老人脑卒中被误当老年痴呆

家庭医生在线 2015/12/12 7:16:57 举报/反馈

沈阳60岁的张大爷最近对最爱的小孙女不那么爱了,就算小孙女怎么反过来逗他,都没有反应,甚至不太认识小孙女。而最近家属突然接到社区的电话,当社区人员把张大爷送回家的时候,他才刚刚走出小区大门,就不记得回家的路了。儿女们担心的事来了:这是老年痴呆吗?到医院一检查,其实是脑卒中,即中风。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晓秋表示,一般人确实很难分清类似丧失记忆时脑卒中和老年痴呆的区别,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脑卒中会出现突然记忆丧失,但很快会想起来。可老年痴呆的记忆是一点点消失的,想起来的多是多年前的事情,近期的事反而记不清。

脑卒中和什么原因有关?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以每年8.7%的惊人速度增长,年轻化也日趋严重,30岁至60岁青壮年卒中患者占所有卒中的1/3。

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可分为可防治与不可防治的,老化与遗传基因就是其中不可防治的危险因素,把可控的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预防脑卒中。脑卒中可控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不运动、吸烟、肥胖、维生素。

现代人用脑过度、吸烟、工作压力大、平时不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常吃煎炸油腻食物、熬夜不注意休息等,都是导致青年人卒中增多的原因。青壮年卒中一般病情较轻,但复发率高,2/3会复发,还有可能因复发而引起痴呆,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提醒青年人不要因为年轻而忽视脑卒中的预防,应多了解关注脑卒中的防治知识,及早预防脑卒中。

多数卒中都有症状 麻、突发、偏侧症状要提高警惕

中山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洪华教授介绍说,70%~80%的患者在卒中发生之前都有过症状,如果平时多注意这些短暂的一过性的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卒中的发病风险。据洪华教授介绍,大脑对身体有中枢性的控制作用,大脑中任何一个部位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同的症状,这也是卒中症状的发生原理:比如出现手脚无力、语言不清、意识模糊、其他功能障碍等等。

手脚无力:多为肢体麻木,而且常呈现为偏侧;

语言不清:突然想讲某件事情但是表达不出来、或是突然讲话不清楚、出现说话时“大舌头”、咬舌头的情况;

意识模糊:一过性的头晕、反应迟钝、甚至发生突然倒地;

其他功能障碍:如单眼视力下降、缺失、看东西很模糊,或者突然一只耳朵听不清、耳鸣严重,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等等。

洪华教授总结说,卒中的症状有三个明显的特点:麻、突发、偏侧。

麻是卒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麻”都是因为卒中。因为卒中的症状多为突发、偏侧的,因此如果是全脸发麻、双手发麻可能和颈椎或周围神经有关,并不一定是卒中。还有些人是缓慢发生的麻木感,这种可能也不是卒中。洪华教授提醒,如果突发一边脸麻木、单侧的手脚麻木,麻木感进展很快可能就需要去急诊就医了。

此外洪华教授还强调,卒中症状的轻重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时是不呈正比的,因此不要认为自己只是出现短暂的症状就不去就医,这种观念是非常危险的。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请问如何防治脑卒中: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Q:脑卒中的危害大吗?哪些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是以脑部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如今,脑卒中已经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每年夺去约570万人的生命,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杀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每年约有50万人死于脑卒中。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600万~700万人,其中3/4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专家介绍,一般来说高血压和肥胖被认为是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Q:缺血性脑卒中是什么?

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常说的“脑梗死”,占脑卒中总数的70%,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及体征。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随着近些年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趋势越来高,让人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不良的生活习惯,许多人喜欢吃高脂、高糖食物,膳食结构不合理,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很多人缺乏锻炼,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久坐不动,也增加了发病几率。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